患者女,32岁,因“活动后心悸20年”来诊。查体:体重46 kg;R 26次/min,HR 100次/min,右上肢BP 110/61 mmHg,右下肢BP 130/56 mmHg,四肢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均为100%,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2/6级柔和杂音。ECG:窦性心律,HR 100次/min。超声心动图:右心大,左心室舒张末径30 mm,房间隔连续性中断7 mm,左向右分流,室间隔连续性完整,右房室瓣收缩期见少量分流,余瓣膜正常。胸部X线片:双肺血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略膨隆。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出入量不平衡,腔静脉引流量多于动脉灌注流量 B:血液稀释导致血液黏滞度下降及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 C:搏动血流消失,微循环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D:合并其他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造成血液分流,使动脉灌注流量不足 E:腔静脉引流不畅,影响动脉灌注流量 F:小儿血容量较少,缓冲能力差,当预充液温度过低或pH不当时,易造成心缩无力,使血压下降

某研究者记录了10例35~46岁男性的收缩压和体质指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若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对该资料分别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则t与t的关系是

A:t>t B:t C:t=t D:t≥t E:t≤t

平均动脉压( )

A:收缩压×心率 B:舒张压+脉压/3 C:心排出量×外周阻力 D:收缩压一舒张压 E:(周围血管平均压一右心房压)/心排出量

通常认为收缩压、脉压分别多少是休克存在的表现()

A: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 B:收缩压<80mmHg脉压<20mmHg C:收缩压<70mmHg脉压<20mmHg D:收缩压<60mmHg脉压<20mmHg E:收缩压<80mmHg脉压<10mmHg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 |舒张压加1/3脉压约等于() |血液停止循环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称为()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治疗量麻黄碱皮下注射,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而持久的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多,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平均动脉压等于

A:l/2(收缩压+舒张压) B:收缩压+1/3脉压 C:舒张压+1/3脉压 D:收缩压-1/3脉压 E:舒张压-1/3脉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