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其病毒容易发生抗原转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小幅度变异称为

A:溶原性转换 B:抗原性转换 C:抗原性漂移 D:H-O变异 E:W-V变异

患者女,67岁,间断性头晕,黑蒙4年。查体:心率51次/min,心电图示二度I1型房室传导阻滞,Holter示间歇性二度I1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最长RR间歇3.1 s,室性逸搏心律。超声心动图,X线片示心脏轻度扩大,左心房直径37 mm,左心室舒张期直径52 mm。

下列情况符合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的是

A: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B: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少 C: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D:P-R间期恒定不变 E: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率为3∶2和5∶4

某男性患者,47岁,因反复黑便加重1个月、伴头晕、乏力1周入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伴消化道出血。既往有输血史。Hb46g/L,WBC10.1×10/L,PLT98×10/L。血型为A型、RhD阳性。入院次日输A型红细胞2U,无任何不良反应。第三天又输盐水交叉配血相合的A型红细胞2U,未做抗体筛选试验。快输完(剩约70ml)时,患者突然寒战、发热、胸闷、腰部胀痛、尿呈酱油色。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反应后患者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如下,受者Rh表型B,ccDEe;供者血型分别是B,CCDEe、B,CcDee。患者产生的抗体是

A:抗-C B:抗-c C:抗-E D:抗-D E:抗e

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其病毒容易发生抗原转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小幅度变异称为

A:溶原性转换 B:抗原性转换 C:抗原性漂移 D:H-O变异 E:W-V变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有ABO和Rh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在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只含B凝集原的为B型,若含有A、B两种凝集原则为AB型;O型者,血清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若某人血型为AB型,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含A、B凝集原 B:细胞膜上不含A凝集原 C: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D: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E:可输血给任何血型

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有ABO和Rh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在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为B型,若含有A、B两种凝集原则为AB型;O型者,血清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若某人血型为AB型,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含A、B凝集原 B:细胞膜上不含A凝集原 C: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D: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E:可输血给任何血型

ELISA捕获法检测IgM型抗HBc抗体。

如果IgM型抗HBc抗体阳性,则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的复合物为

A:HBcAg-抗HBc抗体-酶标记的鼠抗人IgM抗体 B:鼠抗人IgM抗体-IgM-HBcAg-酶标记的鼠抗HBc抗体 C:鼠抗人IgG抗体-IgG-HBcAg-酶标记的鼠抗人IgM抗体 D:鼠抗人IgM抗体-IgM-酶标记的HBcAg E:HBcAg-抗HBc抗体-酶标记的鼠抗人IgG抗体

ELISA捕获法检测IgM型抗HBc抗体。

不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IgM型抗HBc抗体,是因为

A:ELISA间接法灵敏度低 B:不能纯化HBcAg C:血清中IgG抗体干扰IgM的测定 D:血清中IgM型抗HBc抗体浓度过高 E:避免带现象的发生

ELISA捕获法检测IgM型抗HBc抗体。

不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IgM型抗HBc抗体,是因为

A:ELISA间接法灵敏度低 B:不能纯化HBcAg C:血清中IgG抗体干扰IgM的测定 D:血清中IgM型抗HBc抗体浓度过高 E:避免带现象的发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