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 cmx5 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

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

A:低分化癌 B:大B细胞性淋巴瘤 C:神经内分泌肿瘤 D:胃肠道间质肿瘤 E:平滑肌母细胞瘤

 患者女,72岁,因“绝经25年后阴道少量出血1周”来诊。B型超声:宫腔肿块,侵犯深肌层。

不符合该类型癌特征的是

A:多发生于老年人 B:属于激素依赖型恶性肿瘤 C:易浸润深肌层,易发生扩散和转移 D:p53(+),ER(-),PR(-) E:预后差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胆囊占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固醇性息肉 B:胆囊炎性息肉 C: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D:胆囊腺肌增生症 E:胆囊癌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对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是(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A:严密观察,病变明显增大时手术治疗 B:开腹胆囊切除术 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胆囊癌根治术 E:5-FU为基础的化疗

患者男性,46岁,因急性机械型肠梗阻剖腹探察术,术中发现距回盲瓣40cm的回肠狭窄,狭窄长度约10cm,未发现其他可导致梗阻的病变,未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回报狭窄回肠全肠壁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肌层无明显破坏。

如果你是病理科医生,应积极寻找哪种病理改变以确立诊断 ( )

A:隐窝脓肿和杯状细胞减少 B:非干酪性(或干酪性)肉芽肿 C:有无嗜酸细胞浸润 D:有无异型细胞浸润并突破粘膜肌层 E:有无血管炎的表现

某男性患者,46岁,因急性机械型肠梗阻剖腹探察术,术中发现距回盲瓣40cm的回肠狭窄,狭窄长度约10cm,未发现其他可导致梗阻的病变,未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回报狭窄回肠全肠壁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肌层无明显破坏

如果你是病理科医生,应积极寻找哪种病理改变以确立诊断

A:隐窝脓肿和杯状细胞减少 B:非干酪性(或干酪性)肉芽肿 C:有无嗜酸细胞浸润 D:有无异型细胞浸润并突破黏膜肌层 E:有无血管炎的表现

某男性患者,47岁,因急性机械型肠梗阻剖腹探察术,术中发现距回盲瓣40cm的回肠狭窄,狭窄长度约10cm,未发现其他可导致梗阻的病变,未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回报狭窄回肠全肠壁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侵润为主,肌层无明显破坏

如果你是病理科医生,应积极寻找哪种病理改变以确立诊断

A:有无异型细胞侵润并突破黏膜肌层 B:隐窝脓肿和杯状细胞减少 C:非干酪性(或干酪性)肉芽肿 D:有无嗜酸细胞 侵润 E:有无血管炎的表现

某男性患者,51岁,左侧舌缘溃疡型肿物4.5 cm×2.5 cm,深达肌层,内近中线,外侵口底达牙龈缘;左颈上段、中段可触及直径约1.5 cm淋巴结各1枚;肿物活检:鳞状细胞癌。

舌癌原发灶切除范围应为

A:半舌切除 B:超半舌切除 C:舌局部切除 D:全舌切除 E:局部刮除

某患者男性,46岁,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剖腹探察术,术中发现距回盲瓣40cm的回肠狭窄,狭窄长度约10cm,未发现其他可导致梗阻的病变,未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回报狭窄回肠全肠壁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肌层无明显破坏

如果你是病理科医生,应积极寻找哪种病理改变以确立诊断

A:有无异型细胞浸润并突破黏膜肌层 B:隐窝脓肿和杯状细胞减少 C:非干酪性(或干酪性)肉芽肿 D:有无嗜酸细胞浸润 E:有无血管炎的表现

患者男,50岁,左侧舌缘溃疡型肿物4.5cm×2.5cm,深达肌层,内近中线,外侵口底达牙龈缘;左颈上段、中段可触及直径约1.5cm淋巴结各1枚;肿物活检:鳞状细胞癌。舌癌原发灶切除范围应为()。

A:半舌切除 B:超半舌切除 C:舌局部切除 D:全舌切除 E:局部刮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