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6岁,
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为
,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采用大连接杆连接,其中
向中舌侧倾斜,其余基牙正常。
舌杆与模型的接触关系为
A:接触 B:离开模型0.1~0.3mm C:离开模型0.3~0.5mm D:离开模型0.5~1mm E:离开模型1~1.5mm
患者,女性,66岁,
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为
,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采用大连接杆连接,其中
向中舌侧倾斜,其余基牙正常。
舌杆与模型的接触关系为
A:接触 B:离开模型0.1~0.3mm C:离开模型0.3~0.5mm D:离开模型0.5~1mm E:离开模型1~1.5mm
患者,女性,66岁,
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为
,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采用大连接杆连接,其中
向中舌侧倾斜,其余基牙正常。
舌杆与模型的接触关系为
A:接触 B:离开模型0.1~0.3mm C:离开模型0.3~0.5mm D:离开模型0.5~1mm E:离开模型1~1.5mm
某女性患者,67岁,
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为
,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采用大连接杆连接,其中
向中舌侧倾斜,其余基牙正常。
舌杆与模型的接触关系为
A:接触 B:离开模型0.1~0.3mm C:离开模型0.3~0.5mm D:离开模型0.5~1mm E:离开模型1~1.5mm
患者魏某,女性,18岁,临床检查:磨牙关系中性偏近中,上、下牙列排列不齐,前牙覆盖正常,覆
Ⅰ~Ⅱ度。面型较直。模型检查:上牙弓拥挤度7.5mm,下牙弓拥挤度4mm,Spee曲线曲度较深,一侧3mm,一侧5mm。X线检查:∠SNA=82°,∠ANB=1°,U1/PP=112°,L1/MP=93°,MP/FH=35°。
患者矢状骨面型和垂直骨面型的诊断为
A:骨性Ⅰ类,均角 B:骨性Ⅰ类,高角 C:骨性Ⅱ类,均角 D:骨性Ⅲ类,高角 E:骨性Ⅲ类,均角
某女性患者,66岁,
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为
,舌侧牙槽嵴为垂直型。采用大连接杆连接,其中
向中舌侧倾斜,其余基牙正常。
舌杆与模型的接触关系为
A:接触 B:离开模型0.1~0.3mm C:离开模型0.3~0.5mm D:离开模型0.5~1mm E:离开模型1~1.5mm
某女,39岁,结婚10年不孕,月经一直不规则,临床考虑为"无排卵型功血"
以下何种辅助检查结果可确定诊断
A:基础体温呈双相型 B:经前宫颈黏液可见椭圆形细胞 C:B超可见子宫内膜线增厚 D:经前期诊刮,病理提示"增殖期子宫内膜" E:经前期妇科内诊,子宫增大变软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A:与B端支撑条件及杆件刚度都有关 B:只与B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C:与A、B两端的支撑条件都有关 D:只与A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A: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都有关 B: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C:与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D:只与A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等直杆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A: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都有关 B:只与B端支承条件有关 C: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都有关 D:只与A端的支承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