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从公众手里取得收入,又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财政基本特征中的()。
A:公共性 B:收支的平衡性 C:强制性 D:非直接偿还性
“官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之不出本国之疆域”是十分奢侈、利大于弊的行为。
“从一名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的性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 )提出来的。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__
“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产生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们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的性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 )提出的。
A:列宁 B:__ C:恩格斯 D:马克思
“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产生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们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的性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 )提出的。
A:列宁 B:__ C:恩格斯 D:马克思
动用公帑给低保户予以生活保障,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都属于政策倾斜——某个人穷,某个群体生活有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其个人、某个群体造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倾斜恰恰是在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反观“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这种优惠取之于谁用之于谁呢?高层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补吗?这种“补”所损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们又何尝“有余”?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高层次人才子女考试加分政策有损公平竞争 B:政策倾向于弱势群体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 C:政策可以倾斜,但在倾斜时不能有违公平正义 D:政策倾斜要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目前全国城市公交企业中,没有得到政府财政补贴或者补贴不足者仍占相当比例。因此,如果既不妨碍市民出行便利,又能有效筹集资金改善车辆、站场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拿出部分公交站点进行有偿冠名,“取之于商,用之于民”,是保障其公益属性的持续与改善的良策之一。当然,有偿冠名必须有序进行,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增加透明度,命名要征集市民意见,经政府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做到科学、标准、规范,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保持一致。以下选项不符合这段文字表述的意思的是( )。
A:公交站有偿冠名有着一定的可行性 B:全国城市公交企业中只有部分得到了政府财政补贴 C:“用之于民”是公交站有偿冠名中应坚持的重要原则 D:公交站有偿冠名是解决公共交通企业亏损运营问题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