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如虫灾属于( )。
A:自然灾害 B:人为事件 C:意外事故 D:社会风险
()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城市自然灾害种类、特点、风险程度,以及存在严重自然灾害隐患的区域特征及防护现状提出不同种类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方案,以降低自然灾害给城市造成的巨大损失。
A:城市自然灾害安全专项规划 B: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规划 C: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专项规划 D:城市工业危险源公共安全专项规划
关于气象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B:寒潮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C: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 D: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每年6月、7月会出现梅雨天气
下列有关气象及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啸和地震都不属于气象灾害 B: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含)的降雨称为“暴雨” C: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D: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的气象灾害种类相同
201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664起,其中滑坡11490起、崩塌2319起、泥石流1380起、地面塌陷360起、地裂缝86起、地面沉降29起,与上年相比,发生数量下降48.9%,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19起,245人死亡、32人失踪、1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2011年在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0%的地质灾害有( )。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201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664起,其中滑坡11490起、崩塌2319起、泥石流1380起、地面塌陷360起、地裂缝86起、地面沉降29起,与上年相比,发生数量下降48.9%,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19起,245人死亡、32人失踪、1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数量比2010年少( )。
A:8004起 B:16753起 C:16369起 D:14990起
(2009年江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几题。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
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桥梁断裂 B:管道破裂 C:山体滑坡 D:通讯中断
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洪涝灾害; B:风雹灾害; C:突发性公共事件; D:低温冷冻及雪灾。
关于灾害救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灾害救助仅包括灾害中的紧急救助和灾害后的恢复重建两个阶段 B:灾害紧急救助最主要的任务是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C:灾害救助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等特点 D: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民政系统主要负责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建设
自然灾害分为( )。
A:中小灾 B:大灾 C:特大自然灾害 D: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