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日,企业购入管理用的某项固定资产。该项固定资产原价为20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1年1月1日,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某一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其111该最要部件的原价为800万元),发生支出合计1000万元(改造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其中被替换部件的变价收入为100万元。2011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延长2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12年12月31日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2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2013年6月30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出售,出售所得价款为560万元,支付清理费用3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第(1)一(6)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011年1月1日更新改造前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800 B:1000 C:1200 D:1600

某公司购置了一套需要安装的生产线。该公司是增值税一股纳税人。与该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2011年9月30日,为购建该生产线向建设银行借入资金500000元,并存入银行。该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9.6%,利息按月预提,按季支付。 (2)2011年9月30日,用上述借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6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79560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各项相关费用32000元,该待安装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 (3)2011年10月20日,安装生产线时,领用本公司产品一批。该批产品实际成本为53600元。 (4)安装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8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用28400元。 (5)2011年12月31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6)2012年12月31日有确凿证据证明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300000元,因此公司决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不变。 (7)至2013年12月31日,有确凿证据表明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上升为350000元。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3)小题。

关于2011年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

A:2011年9月30日 借:在建工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9560 贷:银行存款 579560 B:2011年10月20日 借:在建工程 53600 贷:库存商品 53600 C:计提安装人员职工薪酬及支付其他安装费用 借:在建工程 46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000 银行存款 28400 D:2011年12月31日 借:固定资产 6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资料如下: (1)2008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8000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等于实际年利率,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不考虑发行债券支付的发行费用。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自营方式,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动工,当日购入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为7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19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支付安装费用100万元。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2年1月10日支付2011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第(1)~(3)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关于资料(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应付债券为8000万元 B:2009年1月1日购入机器设备的增值税额应计入在建工程 C:安装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D:2009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债券利息是360万元

甲,乙两公司签订了一份400万元的劳务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开发一套系统软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2011年3月2日该项目开发工作开始,预计2013年2月26日完工。预计开发完成该项目的总成本为360万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1.2011年3月30日,甲公司预收乙公司支付的项目款170万元存入银行。2.2011年甲公司为该项目实际发生劳务成本126万元。3.至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为该项目累计实际发生劳务成本315万元。4.甲公司在2011年,2012年年末均能对该项目的结果予以可靠估计。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情况,回答下列第1.一2.题。

2011年和2012年该项目的完工进度分别为( )。

A:2011年的完工进度为35% B:2011年的完工进度为40% C:2012年的完工进度为87.5% D:2012年的完工进度为90%

北京的甲公司和长沙的乙公司于2010年4月1日在上海签订一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双方应于2010年4月10日在厦门履行合同。2010年4月10日,甲公司依约交货后,乙公司拒绝付款。经交涉无效,甲公司准备对乙公司提起诉讼。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甲公司对乙公司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 )。

A:2011年4月1日 B:2011年4月10日 C:2012年4月1日 D:2012年4月10日

王某是一名技术工人,现年42岁,有一妻一子,于2009年2月1日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万元的1年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医疗保险,责任期限是30天,未指定受益人。2009年4月5日,由于意外,王某造成骨折,1个月后痊愈,医疗费用为10000元,同时,因无法工作造成的违约损失为40000元。2010年1月25王某日外出途中因车祸重伤,4天后死亡。

对于王某2010年1月25日发生的事故,保险人的责任期限自( )。

A: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 B: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1日 C:2010年2月1日至2010年3月2日 D:2010年1月25日至2010年2月24日

2009年3月1日,某企业为职工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由企业支付,责任限期为30天。职工张某指定妻子刘某为受益人,后来离婚,离婚次日张某遇车祸死亡,对保险公司给付的2万元保险金,企业以张某生前单位借款留下一半,另一半则以刘某已与张某离婚为由交给张某父母。

对于9月1日发生的事故,责任限期是( )。

A: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30日 B: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 C: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D: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开发建设某住宅小区,2009年8月1日该小区竣工验收合格。王某于2010年1月1日购买该小区商品住宅一套,单价为6000元/m,按照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建筑面积120m,买卖双方对房屋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未作约定:5月1日交房时测绘得到的建筑面积为116m。王某于2011年3月1日入住,2013年3月1日发现屋面漏水。

王某购买商品住宅的保修期从( )起计算。

A:2009年8月1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1年3月1日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开发建设某住宅小区,2009年8月1日该小区竣工验收合格。王某于2010年1月1日购买该小区商品住宅一套,单价为6000元/m,按照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建筑面积120m,买卖双方对房屋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未作约定:5月1日交房时测绘得到的建筑面积为116m。王某于2011年3月1日入住,2013年3月1日发现屋面漏水。

2013年3月1日发生的屋面漏水问题( )。

A:在房屋建筑工程保修期内 B:在商品住宅保修期内 C:不在房屋建筑工程保修期内 D:不在商品住宅保修期内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度至2012年度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业务如下: (1)2010年1月10日,甲企业开始自行研发一项行政管理用非专利技术,截至2010年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外单位协作费74万元,领用本单位原材料成本26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已完成研究阶段。 (2)2010年6月1日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究人员的薪酬支出35万元,领用材料成本85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全部符合资本化条 件,2010年12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投入使用,该非专利技术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 销。 (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将该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企业,双方约定租赁期限为2年,每月末以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收取租金1 (4)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限届满,经减值测试,该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52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甲企业2011年1月出租无形资产和收取租金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贷:累计摊销 2 B: 借:管理费用 2 贷:累计摊销 2 C: 借:银行存款 1 5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5 D: 借:银行存款 1 5 贷:营业外收入 1 5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