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气温继续升高,2006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增强 B:全球能源的增多 C:温室效应的发生 D:火山爆发的影响 E:臭氧层的破坏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气温继续升高,2006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
下列不是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的是
A:促使海平面上升 B:全球降水量发生变化 C:易于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流行 D:人群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E: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激增 B: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C:地球上森林面积增加 D:全球各地的降水逐渐减少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2008年环境日的主题(),体现了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正在进行。
A:警惕,全球变暖! B:全球变暖,后果堪忧 C: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 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近年来,北半球极端寒冷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质疑日益升温。俄罗斯气象界最近再次提出了“冰河理论”,他们认为,由于太阳活跃度减弱等原因,释放到地球的能量正在减少,而这恰恰是过去几次地球冰河期的主因之一。因此,未来100年地球的气温趋势并非变暖而是变冷。然而“冰河理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不过一直敌不过“变暖理论”。国际气象学界的主流观点仍支持变暖趋势。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冰河理论”是对近年来北半球极端寒冷事件频发的解释之一 B:全球变暖趋势有望缓解,地球可能进入冰河期 C:北半球极端寒冷事件频发与气候变化趋势并无必然联系 D:“冰河理论”有望取代“变暖理论”,但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变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阻止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了,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推断:
A: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份 B: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阻止变暖的行动 C: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D:如果科学家或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科学家观测表明:(1)全球正在变暖,并且南极冰块正在融化;(2)如果没有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那么臭氧空洞就不会扩大。有关专家根据卫星云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出:(1)如果科学观测两项都准确的话,那么南极冰块没在融化;(2)如果科学观测至少有一项不准确的话,那么全球没有变暖,臭氧空洞正在扩大;(3)科学观察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是准确的。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可以推出( )。
A:全球正在变暖 B:南极冰块正在融化 C:臭氧空洞不会扩大 D:存在人类的破坏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