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2岁,咳嗽,咳痰20年,有高血压,肝炎病史。查体:BP 150/83mmHg,肺肝界位于第六肋间。心界缩小,心率110次/分,律不齐,P
亢进,胸骨左缘第五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5cm,双下肢水肿。心电图报告:顺钟向转位,V
,V
呈QS型。
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肺型P波 B:V
呈R/S>1 C:右束传导阻滞 D:右下肺动于扩张,横径≥15mm E:肺动脉段突出
患儿,女,2岁半,因"发热3天伴咳嗽"入院。与当地医院按肺炎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于是转我院治疗。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与家长沟通时,最妥当的说法是
A:病人诊断不确定,因疑似肺结核,故按肺结核治疗观察 B:病人诊断不明确,但仍以肺炎治疗观察随访 C:诊断不明确,肺炎和结核均有不支持点,鉴于病儿情况尚好,为慎重起见,进一步相关检查后再做相关处理 D:诊断不明确,建议回当地继续按肺炎或结核治疗1~2周后再检查诊断 E:鉴于诊断困难,建议抗痨和消炎抗菌药同时治疗观察 F:建议暂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病情
患儿,女,2岁半,因"发热3天伴咳嗽"入院。与当地医院按肺炎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于是转我院治疗。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该患儿最大可能诊断是
(提示:母亲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影增大,血沉增快,血常规显示WBC7x10
/L,N0.48,L0.52。)
A:毛细支气管炎 B:败血症 C:支气管肺炎 D:小儿肺结核病 E:病毒感染 F:支原体感染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分型一般有
A: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B:不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和左心室双出口) C: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D:永存动脉干 E:主动脉骑跨 F:肺动脉闭锁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其超声表现有
A:大血管短轴切面正常,大血管交叉关系消失 B:多伴有室间隔缺损 C:多伴有肺动脉狭窄 D:常合并主动脉弓离断 E:绝大多数心房反位 F: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 G: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 H:房室连接不一致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其超声表现有
A:大血管短轴切面上显示两大血管走行异常 B:绝大多数为心房正位 C:绝大多数为心房反位 D:房室连接不一致,与右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左心室(功能右心室) E:与左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右心室(功能左心室) F:肺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左心室相连 G:主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右心室相连 H:肺动脉与解剖右心室连接 I:主动脉与解剖左心室连接
肺结核治愈的转归是( )
A:纤维硬结及钙化病灶 B:继发性肺及肺外结核病灶 C:干酪样坏死与空洞 D:原发性肺结核 E:结核性胸膜炎
肺癌细胞经淋巴管道可转移至( )
A:肺段周围淋巴结 B:纵隔淋巴结 C:同侧颈部淋巴结 D:对侧颈部淋巴结 E: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
肺结核治愈的转归是()
A:原发型肺结核 B:干酪性坏死与空洞 C:继发型肺及肺外结核病灶 D:纤维硬结及钙化病灶 E:结核性胸膜炎
骨肉瘤转移至肺,应诊断为()
A:骨转移性肺癌 B:骨转移性肉瘤 C:骨转移性肺肉瘤 D:肺转移性肉瘤 E:肺转移性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