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2岁,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伴恶心1天前来就诊。病人表现烦躁不安,体查见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哌替啶止痛。
此时为明确诊断需要做
A:再次询问用药史 B:予以吗啡注射,看是否出现欣快感 C:给予哌替啶注射 D:给予止呕药物 E:尿毒品检测
患者男性,22岁,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伴恶心1天前来就诊。病人表现烦躁不安,体查见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哌替啶止痛。
一旦确诊为阿片类药物依赖,以下处理哪项合适
A:观察 B:哌替啶注射 C:氯丙嗪口服 D:安定口服 E:美沙酮口服
男病人,59岁,诊断为右下肺癌。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行肺癌切除术,麻醉药配方为1%普鲁卡因500ml+琥珀胆碱600mg+哌替啶100mg,术中生命体征平衡。但术后3小时病人肌力不能恢复。
病人肌力不能恢复可能的原因是 ( )
A:琥珀胆碱过量 B:血浆胆碱酯酶(ChE)活性增高 C:ChE活性下降 D:普鲁卡因过量 E:哌替啶过量
患者男,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mg,注射后30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
患者男,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 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
护士小张为病人进行肌内注射。
注射前,洗手过程如下,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A:每个部位的揉搓时间不少于10~15s B:双手下垂,用流动水充分冲洗 C:洗净双手后,用手直接关闭水龙头 D:取擦手巾擦干双手 E:连续为两个病人注射时,中间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某男性患者,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 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
某男性患者,63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 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
某男性患者,61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 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