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自动化血培养连续监视系统的发展,加快了细菌检验自动化的进程,其工作原理主要为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来检测细菌生长产生CO2后引起酸碱度,氧化还原电势以及瓶内压力变化来判断待检标本中细菌的存在,不同的血培养系统采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
BACTEC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仪采用的技术是
A:荧光探测技术 B:放射性14C标记技术 C:气压传感技术 D:特殊的CO
感受器 E:同源荧光技术
自动化血培养连续监视系统的发展,加快了细菌检验自动化的进程,其工作原理主要为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来检测细菌生长产生CO2后引起酸碱度,氧化还原电势以及瓶内压力变化来判断待检标本中细菌的存在,不同的血培养系统采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
zongP血培养系统采用的技术是
A:荧光探测技术 B:特殊的CO
感受器 C:气压传感技术 D:放射性14C标记技术 E:同源荧光技术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5岁,原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因发热,胸闷气促2周入院,伴左上腹痛。查体:T38℃,眼结膜有出血点,心率10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3/6级隆隆样舒张期杂音,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呈乐性。
抽血培养,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在用抗生素之前采血 B:在用抗生素之后采血 C:采血1次即可 D:入院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E: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可重复采血3次后用抗生素 F:需要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G:任何时间采血都可 H:每次采血2 ml I:每次采血10~20 ml J:用过抗生素者,需停药2~7天后采血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年龄30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近4周来出现反复发热,气促。查体:T38.4℃,眼结膜有出血点,心率10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呈乐性,性多变。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肋缘下可触及脾脏,双下肢无水肿。
如做血培养,应注意
A:入院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B: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可重复采血3次后用抗生素 C:需要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D:每次采血2ml E:在用抗生素之前采血 F:用过抗生素者,需停药2~7天后采血 G:不需要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H:每次采血10~20ml
病历摘要: 患者为女性,年龄30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近4周来出现反复发热,胸闷,气促。查体:T38.4℃,眼结膜有出血点,心率10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呈乐性,多变。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肋缘下可触及脾脏,双下肢无浮肿。
如做血培养,应注意
A:入院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B: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可重复采血3次后用抗生素 C:需要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D:每次采血2ml E:在用抗生素之前采血 F:用过抗生素者,需停药2~7天后采血 G:不需要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H:每次采血10~20ml
患者张某,72岁,腹泻待查收入院,医嘱:查血常规和电解质并做血培养。
如将血液同时抽出,血液注入各试管的顺序是
A:血常规试管→查电解质的试管→血培养瓶 B:血常规试管→血培养瓶→查电解质的试管 C:血培养瓶→查电解质的试管→血常规试管 D:血培养瓶→血常规试管→查电解质的试管 E:查电解质的试管→血培养瓶→血常规试管
患者张某,72岁,腹泻待查收入院,医嘱:查血常规和电解质并做血培养。
在血培养瓶内应注入的血液量应为
A:2ml B:3ml C:5ml D:8ml E:10ml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患者男性,70岁,高热3d。血培养72h后分离到一株革兰阳性球菌,触酶阳性,凝固酶阴性。
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时,最容易被以下哪种细菌污染
A:结核分枝杆菌 B:肺炎链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