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0岁,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特征起病,病初(1个月前)血Cr为150μmol/L,现为320μmol/L,无咯血,既往无其他肾病及系统性疾病史,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检测(-)

为证实急进性肾炎的诊断,拟施肾活检,最可能的光镜检查结果是

A: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 B:弥漫性系膜内皮细胞增生 C: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渗入到内皮下 D:广泛新月体形成,超过50%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患者,男,25岁。发热,咽痛2周后,尿蛋白(++)红细胞15~20/HP,血Cr180μmml/L,血C降低,肾活检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

提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基膜抗体介导 B:沉着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 C: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 D:细胞免疫介导 E:其他炎症介导

患者男性,37岁。主因浮肿,尿蛋白1年,血肌酐升高半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眼睑,双下肢浮肿,伴尿泡沫多,左腰阵发性酸痛,尿常规:蛋白(3+),潜血(3+),在当地医院化验检查24小时尿蛋白0.2克,半年前发现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具体数值不详),门诊查血压:160/110mmHg,呈轻度贫血貌,双下肢指凹性浮肿。

患者肾活检诊断膜增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的免疫病理特征有哪些

A:致密物沉着病是属于I2型 B:致密物沉着病是属于I3型 C:双轨形成是I1型特征 D:双轨形成是I2型特征 E:双轨形成是基底膜分裂 F:双轨形成是由插入的系膜形成 G:补体Clq沉积见于I1型膜增殖性肾炎 H: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是I1型特征 I: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是I2型特征 J:分叶改变是由于系膜基质扩张所致

患儿男,10岁。以"肾炎性肾病"收住院。

肾炎性肾病除具备单纯性肾病的四大特征外,还可发生

A:尿路常见症状 B:贫血 C:呼吸困难 D:血尿 E:酸中毒

(急性结膜炎的药物治疗)

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处方药是

A:碘苷滴眼剂 B:羟苄唑滴眼剂 C:两性霉素B滴眼剂 D:多粘菌素B滴眼剂 E: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急性结膜炎的药物治疗)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结膜炎的处方药是

A:碘苷滴眼剂 B:羟苄唑滴眼剂 C:两性霉素B滴眼剂 D:多粘菌素B滴眼剂 E: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急性结膜炎的药物治疗)

治疗由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转成的慢性结膜炎的处方药是

A:碘苷滴眼剂 B:羟苄唑滴眼剂 C:两性霉素B滴眼剂 D:多粘菌素B滴眼剂 E: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某男性患者,42岁,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特征起病,病初(1个月前)血Cr为150μmol/L,现为320μmol/L,无咯血,既往无其他肾病及系统性疾病史,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检测(-)

为证实急进性肾炎的诊断,拟施肾活检,最可能的光镜检查结果是

A: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 B:弥漫性系膜内皮细胞增生 C: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渗入到内皮下 D:广泛新月体形成,超过50%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某男性患者,25岁。发热,咽痛2周后,尿蛋白(++)红细胞15~20/HP,血Cr180μmml/L,血C 降低,肾活检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

提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基膜抗体介导 B:沉着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 C: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 D:细胞免疫介导 E:其他炎症介导

属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的是()

A: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B:膜性病变为主的肾炎 C: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狼疮肾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