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4个月,因“发现黄疸1周”来诊。食欲差,尿黄。出生时因患“吸入性肺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满月后补种。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无皮疹;肝肋下3cm,脾未及。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有
A:有4种亚型 B:HBsAg效价高,HBeAg检出率也高 C:是近年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常见病毒 D:新生儿血检出HBeAg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E:新生儿血检出HBsAg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F:新生儿血检出抗HBc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九岁男孩,近1周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活动减少,伴有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近2天出现尿黄来医院就诊。出生时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化验ALT 980U/L,TBIL116.5Iμmol/L。
可能的诊断为
A:食物中毒导致肝脏损害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 E:药物性肝炎
患者,10岁,男孩,近1周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活动减少,伴有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近2天出现尿黄来医院就诊。出生时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化验ALT890U/L,T-Bil119μmol/L,anti-HBs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为
A:食物中毒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 E:药物性肝炎
九岁男孩,近1周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活动减少,伴有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近2天出现尿黄来医院就诊。出生时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化验ALT980U/L,TBil:116.5μmol/L,anti-HBs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食物中毒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 E:药物性肝炎
筛选ALT正常,HBV全阴者180名,单抗-HBs低水平者85名,以5~9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分组情况下,一组接种国产疫苗,一组注射安慰剂,接种9年后检测,发现疫苗组HBV人年感染率为1.72%,安慰剂组为9.25%。
国产乙型肝炎疫苗的年保护率是
A:81.4% B:437.8% C:122.8% D:18.6% E:28.4%
某男患儿,9岁,近1周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活动减少,伴有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近2天出现尿黄来医院就诊。出生时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检验ALT980U/L,T-Bi1116.5μmol/L。
可能的诊断为
A:食物中毒导致肝脏损害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 E:药物性肝炎
筛选ALT正常,HBV全阴性者180名,单抗-HBs低水平者85名,5~9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分组情况条件下,一组接种国产疫苗,一组注射安慰剂,接种9年后检测,发现疫苗组HBV人年感染率为1.72%,安慰剂组为9.25%。
国产乙型肝炎疫苗的9年保护率是
A:81.4% B:437.8% C:122.8% D:18.6% E:28.4%
筛选ALT正常,HBV全阴性者180名,单抗-HBs低水平者85名,5~9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分组情况条件下,一组接种国产疫苗,一组注射安慰剂,接种9年后检测,发现疫苗组HBV人年感染率为1.72%,安慰剂组为9.25%。
国产乙型肝炎疫苗的9年保护率是
A:81.4% B:437.8% C:122.8% D:18.6% E:28.4%
某男性患者,21岁,因“被家犬咬伤右腿”来诊。家犬外观健康,但之前没有注射疫苗。查体:伤口较深,有鲜血流出。
关于暴露后狂犬疫苗的接种,叙述错误的是(提示患者在咬伤之初曾注射了一次狂犬疫苗。)
A:全程共5针 B:我国采用的是地鼠肾疫苗 C:在30d内注射完毕 D:按程序分别在1d、3d、6d、12d、30d各注射1针 E:按程序分别在0d、3d、7d、14d、30d各注射1针 F:严重咬伤患者可增加至10针 G:可采取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