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特点有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导致肝,脑,眼器官组织铜毒性贮积 B:常在儿童期发病,成年后发病率降低 C:早期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脂褐素沉积,胞核内糖原贮积 D:肝细胞常含有Mallory小体和淤胆 E:血清铜水平检测对其诊断很有帮助
肝豆状核变性可出现
A:肝铁含量增加 B:IgA升高 C: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D:胆固醇升高 E:抗核抗体阳性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A:尾状核和壳核 B:苍白球和壳核 C:小脑齿状核 D:桥脑和中脑 E:大脑皮质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A:尾状核和壳核 B:苍白球和壳核 C:丘脑外侧 D:脑桥和中脑 E:内囊后肢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A:尾状核和壳核 B:苍白球和壳核 C:丘脑外侧 D:桥脑和中脑 E:内囊后肢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亦称Wilson病,人群患病率为0.5~3/ 10万 B:又称为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多发生于中年人,主要症状为舞蹈样动作与进行性认知障碍 C:双眼角膜色素环即K-F环是本病的重要体征,出现率为95%以上 D:儿童期发生的神经症状以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肌张力不全性动作为主,成人期发病的神经症状多以肌强直、动作减少和慌张步态为主 E:头部CT显示双侧豆状核呈低密度,头部 MRI显示双侧豆状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化验显示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和尿铜排出量增高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亦称Wilson病,人群患病率为0.5~3/ 10万 B:又称为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多发生于中年人,主要症状为舞蹈样动作与进行性认知障碍 C:双眼角膜色素环即K-F环是本病的重要体征,出现率为95%以上 D:儿童期发生的神经症状以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肌张力不全性动作为主,成人期发病的神经症状多以肌强直、动作减少和慌张步态为主 E:头部CT显示双侧豆状核呈低密度,头部 MRI显示双侧豆状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化验显示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和尿铜排出量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