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再发1周"于本院住院治疗,行各项术前检查明确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后择期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少量出血(约50ml)。术后经PACU复苏后送入病房。患者5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甲亢",曾服药治疗1年后停药。
提示:术后3小时患者出现精神烦躁,胡言乱语,高热,气促;查体发现:T 40℃,P140次/分,BP 90/50mmHg,R 30次/分,SpO
95%,双瞳孔等大,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查体不甚合作,颈无明显抵抗,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律齐,率约150次/分。腹软,肠鸣音未闻及,全腹轻压痛,以切口附近为主,无明显肌卫和反跳痛。EC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提问: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些辅助检查需要立即进行?
A:血常规,电解质 B:T3,T4,TSH C:D-Di D:头颅CT E:小肠造影 F:上腹部CT增强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再发1周"于本院住院治疗,行各项术前检查明确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后择期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少量出血(约50ml)。术后经PACU复苏后送入病房。患者5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甲亢",曾服药治疗1年后停药。
提示:该患者术后3小时出现甲亢危象,说明麻醉前准备工作不理想。提问:甲亢患者麻醉前准备正确的是
A:术前抗甲亢药物的治疗 B:甲亢患者有相对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术前应进行抑制 C:复方碘剂的治疗 D:术前晚给予安眠药,保证良好的睡眠 E:对于有呼吸道梗阻症状者,麻醉前镇静药镇痛药要增加 F:饮食予以高热量,富于维生素的食物 G:充分的镇静,避免情绪波动,镇静药的用量比普通患者大
患者女,68岁。直肠癌,欲行直肠癌根治术,医嘱手术前肠道准备。
采用口服甘露醇法清洁肠道,术前何时口服
A:术日清晨 B:术前1日清晨 C:术前1日中午 D:术前1日下午 E:术前1日晚上
某男性患者,39岁,因“鼻塞2年”就诊。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鼻息肉”,并行手术切除(非内镜手术),术后1个月症状又复发,遂来我院就诊,按“鼻息肉”收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鼻腔有粉红色新生物突出于中鼻道,堵塞鼻腔,表面略呈桑葚状,表面少许粘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易出血。右侧上颌窦有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术前准备,下列哪些是必需的 提示:拟行上颌骨全切术
A:做好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术后面部畸形、解除患者顾虑 B: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 C:加强营养,必要时给小量输血 D:术前3天开始给抗生素预防感染,短期内给皮质类固醇制剂以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E:准备术中输血 F:取上颌牙印模制作术后用牙托
某女性患者,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如烟。如烟后胸CT示: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
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
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
N
M
某女性患者,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如烟。如烟后胸CT示: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
如果你是患者的主治医生,那么可以为患者选择的辅助化疗方案有
A:长春瑞滨+顺铂 B:吉西他滨+顺铂 C:紫杉醇+顺铂 D:多烯他赛+顺铂 E:CTP11+顺铂 F:足叶乙甙+顺铂
某女性患者,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如烟。如烟后胸CT示: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
如果你是换的主治医生,那么在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间可以为患者选择的化疗方案有
A:吉西他滨+顺铂 B:紫杉醇+顺铂 C:多烯他赛+顺铂 D:紫杉醇 E:多烯他赛 F:培美曲赛
某男性患者,59岁,70kg,左侧股疝,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疝修补术。糖尿病3年,饮食疗法控制血糖不佳,一直服用帕吉林(优降灵)。术前一天停药,手术当天血糖8.8mmol/L、尿糖(-),术中复查血糖为7.0mmol/L,未做处理。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毕送回病房。术后4小时,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躁动,遂即昏迷不醒。
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
A:术中输液不足 B:术前停药过晚 C:术中输注糖水过少 D:手术麻醉刺激 E:术中血糖监测不及时
某患者男性,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一年,以食管癌收入院,经充分的术前准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留置胃肠减压。
该患者术前改进食半流、禁食时间是
A:术前改半流1天 B:术前改半流2天 C:术前改半流3天 D:术前改半流4天 E:术前晚6PM禁食 F:术前晚7PM禁食 G:术前晚8PM禁食 H:术前晚9PM禁食
某患者男性,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一年,以食管癌收入院,经充分的术前准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留置胃肠减压。
该病手术后若有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正确的有
A:术后24~48小时开始滴注 B:可以不用严格无菌操作 C:逐日增加滴量 D:滴注液加温至50度 E:最终每日达到4000ML F:营养管可维持10~14天 G:24小时连续静滴 H:滴注时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