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不适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鸡胚培养 C:动物接种 D:组织块培养 E:直接培养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方法繁杂,对技术,设施要求高,需时较长,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存在困难,不需要选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技术的情况是

A:研究病毒生物学性状或流行病学调查 B:常规观测临床治疗效果 C:鉴别不同病毒所致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D:病程长,诊断困难,疑似病毒感染 E:监测减毒活疫苗回复毒力突变株的出现

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 )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明显叩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WBC1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ml。

提示: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 提问: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常规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女性,30岁,因高热寒战,腰痛2天入院。左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RBC5~6/HP,WBC15~2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

病人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继续抗生素治疗 B:定期复查尿培养 C:每晚服抗生素一次 D:长期服碳酸氢钠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男,35岁,农民,近2天来腹泻,初起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每天15~20次,每次量较多,曾呕吐3次,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血压86/62mmHg,脉搏106次/分,呼吸22次/分,表情呆滞,中度脱水貌,肠鸣音亢进,腹部无压痛。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9.7x10/L,中性细胞0.56,粪便镜检白细胞3~5/HPF。病前曾食生黄瓜。

粪便培养首先使用的培养基为

A:pH8.4~8.6的1%碱性蛋白胨水 B:庆大霉素培养基 C:亚碲酸盐琼脂培养基 D:胆汁培养基 E: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患儿女,10岁。因发热,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个/HP,白细胞20~30个/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ml。经抗生素静脉用药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儿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轻微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常规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3个月

某患者男性,40岁,在餐馆就餐2h后,出现发热、呕吐和腹泻。粪便标本接种在SS培养基和羊血平板上

用SS培养基接种粪便标本,主要检测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志贺菌 E:结核分枝杆菌

某女性患者,68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5年,再发伴发热2天,尿常规白细胞25~30/HP,蛋白(+),中段尿培养(+),尿pH7.5,尿SG 1.015,血Cr 128μmol/L,BUN 7.5mmol/L。

患者经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进一步的处理是

A:停用抗生素1周及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 B:继续使用至4周后停用 C:改用另一敏感抗生素继续治疗2周,如此交替,共2~4个月后停用 D:联用另一敏感抗生素继续治疗2周后停用 E:改用低剂量抗菌药物抑制疗法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