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关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 D:PaO降低而PaCO不升高 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肺内病变导致肺泡通气/血流>0.8,可见于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支气管炎 E:大叶性肺炎

患者男,78岁,因左下肺癌在支气管内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有十多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咳嗽,痰量较多,术前测肺功能提示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史15年,不规则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血压控制不够理想。冠心病心绞痛史2年。患者要求术后手术切口无痛或尽可能不痛,并能及早苏醒见到家人。

提示:术中行右单肺通气,SpO保持在97%以上,50分钟后气道阻力逐渐增大,患者SpO下降,不能维持在93%以上:听诊健肺呼吸音清晰。提问:下列措施哪些应优先予以考虑?

A: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腔管的位置 B:使用氨茶碱 C:健侧肺行PEEP D:健肺CPAP与患肺PEEP结合 E:患肺持续吹氧 F:间断双肺通气 G:由于左右分隔,因此术中基本不用考虑分泌物吸引

患者男,78岁,因左下肺癌在支气管内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有十多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咳嗽,痰量较多,术前测肺功能提示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史15年,不规则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血压控制不够理想。冠心病心绞痛史2年。患者要求术后手术切口无痛或尽可能不痛,并能及早苏醒见到家人。

提示:术者暂停手术,恢复双肺通气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8%,余生命体征稳定。提问:关于单肺通气时呼吸管理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改侧卧位后,应重新检查双腔管的位置 B:为预防术后肺不张,不用考虑外科医师的操作,手术侧肺保持一定程度的气体 C:呼吸机频率越快,越有利于单肺通气交换 D:由于单肺通气,为了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要过度通气 E:加强血气监测 F:严密监测气道峰压

患者男,52岁。低热干咳4个月,活动后气促2个月,体检:双下肺Velcro音,胸片双下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不应出现

A:肺活量降低 B:肺总量降低 C:残气量降低 D:CO弥散量降低 E:FEV/FVC降低

患者男性,72岁,既往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短12年,近1年出现双下肢水肿。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 1%~50%。

慢性阻塞性肺病形成肺动脉__的最主要因素为 ( )

A:肺部毛细血管床减少 B:血液粘稠度增加 C:血容量增多 D:肺部毛细血管微栓子形成 E: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肺小动脉痉挛

患者男性,72岁,既往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短12年,近1年出现双下肢水肿。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 1%~50%。

下列哪项肺功能检查对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最有价值 ( )

A:潮气量 B:肺活量 C:动脉血氧分压 D:残气量及残气量/肺总量(%) E: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患者男性,72岁,既往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短12年,近1年出现双下肢水肿。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 1%~50%。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下列各项中最有价值的是 ( )

A:PaO下降 B:PaCO升高 C:用力肺活量减低 D:潮气量低于正常 E: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大于40%

患者男,65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活动后气短2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本次入院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3天。查体:桶状胸,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功能测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下列可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的是

A:慢性肺,胸疾病史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D:心电图有ST段下移 E: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增大 F:下肢水肿 G: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 H: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 I:颈静脉怒张

某男性患者,66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活动后气短2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本次入院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3天。查体:桶状胸,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功能测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X线胸片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哪项正确

A:可有肺气肿或肺部感染征象 B:右心室增大 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5mm D: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 E: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2 F:肺纹理稀疏 G: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 H: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I:心影狭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