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如下组别观察人数未发患者数发病率(%)未服药组18013027.78服药组23019017.39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 )
A: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B: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C: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D: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E: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服药组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
拟了解居民经常吃排骨汤与血压间的关系,故对某城市社区35岁以上的居民按是否经常进食排骨汤分组,连续观察了10年,随访两组高血压的发病率。
最能反映暴露因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指标为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比值比 E:相对危险度
我国某地居民2001—2010年某种疾病的 发病率(1/10万)如下表:某地居民2001—2010年某种疾病的发病率(1/10万)年度 发病率1/10万2001 35. 122002 28. 232003 17. 812004 18. 222005 14. 902006 11.452007 13. 982008 10. 672009 7. 532010 9. 32
以每年度为一个观察单位,该疾病的发病率的资料类型是()
A:定性资料 B:半定量资料 C:计量资料 D: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数 发病率(%)
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
服药组 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B: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C: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E:服药组发病率低于未服药组,可以认为有效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数 发病率(%) 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 服药组 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B: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C: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E:服药组发病率低于未服药组,可以认为有效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 数发病率(%)
未服药组180 130 27.78
服药组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
A: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 B: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C: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E: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数 发病率(%)
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
服药组 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B: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C: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E:服药组发病率低于未服药组,可以认为有效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 未发病人数 发病率(%) 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 服药组 230 190 17.39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B: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C: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E:服药组发病率低于未服药组,可以认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