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34岁。面部疖肿7天。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关节酸痛3天入院。查体:T39℃,P120次/分,R26次/分,BP130/90mmHg。高热面容,鼻翼右侧见2cmx3cm疖肿,高出皮肤,红痛,胸背部皮肤可见散在斑点。化验:WBC23乘以十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88%。
对本患者用药,疗程应在几周以上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某女,40岁。内蒙古某畜牧场挤奶工。因不规则发热,多汗2个月,关节疼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入院。查体:T38.3℃,P60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皮肤无黄染,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右上腹压痛,肝肋下3cm,脾大。WBC4.0乘以十的九次方/,中性粒细胞80%,血小板6乘以十的六次方/L。
对该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联合用药和多疗程疗法。WHO推荐的方案是
A:多西环素和利福平,疗程6周 B:多西环素和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 C:喹诺酮类 D:复方新诺明,连服4~6周 E:以上均是
某社区护士正在为一名患者换药,该患者的伤口出现化脓。
换药时操作错误的是
A:用生理盐水由内向外清洗伤口 B:若方纱粘在伤口,用生理盐水蘸湿再取下 C:方纱应覆盖伤口周围5cm,不能再移动 D:胶布固定时,方向与伤口肌肉走向垂直 E:将所有换药用物包好,带回社区卫生中心处理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公众用药咨询的内容是
A: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B:减肥,补钙,补充营养素 C: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 D:栓剂,滴眼剂和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E:处方中用法用量非药品说明书中指示的用法,用量,适应证
医师用药咨询的内容是
A: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B:减肥,补钙,补充营养素 C: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 D:栓剂,滴眼剂和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E:处方中用法用量非药品说明书中指示的用法,用量,适应证
公众用药咨询的内容是
A:自我保健 B:新药信息 C:治疗药物监测 D:首次剂量,维持剂量以及每日用药次数,间隔与疗效 E:所用的药品近期发现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或药品说明书有相关修改
患儿女,1岁。发热,呕吐2天,食欲下降,有尿时哭吵,无惊厥,既往无类似病史。查体:精神可,颈强直(-),化验:血常规WBC12.6x10
/L,RBC9.6x10
/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10~20个/HP。
治疗疗程应为
A:体温正常后3天 B:口服抗生素治疗1周 C:抗生素静脉用药,总疗程10~14天 D:总疗程3个月,每2~3周更换一种药物 E:小剂量口服药物维持治疗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