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渔民在乡卫生所行右眼胬肉切除术后,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第2天有复视,经活血化瘀后,术后1个月,复视好转,但右眼内转不足,有外斜视。

手术中出血多的原因是

A:手术中伤及较大血管所致 B:手术中伤及内直肌 C:手术操作不娴熟 D:患者出,凝血时间有问题 E:患者情绪紧张

稀释式自身输血是指在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采集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晶体和胶体溶液以补充有效循环容量且维持其正常稳定,使血液稀释.并在患者失血后回输其先前采集的血液。

在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采集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晶体和胶体溶液以补充有效循环容量且维持其正常稳定,使血液稀释,并在患者失血后回输其先前采集的血液的方式是

A:储存式 B:急性等容性稀释式 C:急性非等容性稀释式 D:急性高容性稀释式 E:术中回收式

某渔民,66岁,在乡卫生所行右眼胬肉切除术后,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第2天有复视,经活血化瘀后,术后1个月,复视好转,但右眼内转不足,有外斜视。

手术中出血多的原因是

A:手术中伤及较大血管所致 B:手术中伤及内直肌 C:手术操作不娴熟 D:患者出、凝血时间有问题 E:患者情绪紧张

稀释式自身输血是指在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采集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晶体和胶体溶液以补充有效循环容量且维持其正常稳定,使血液稀释,并在患者失血后回输其先前采集的血液。

在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采集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晶体和胶体溶液以补充有效循环容量且维持其正常稳定,使血液稀释,并在患者失血后回输其先前采集的血液的方式是

A:储存式 B:急性等容性稀释式 C:急性非等容性稀释式 D:急性高容性稀释式 E:术中回收式

某男性患儿,6个月,出生时即被发现双侧上唇部裂开,上额部全层裂开。专科检查:患儿双侧上唇自唇红至鼻底下白唇部全层裂开。口腔内腭部硬、软腭全层裂开,最宽处位于软腭后部,约1.5cm。初步诊断:①双侧先天性唇裂Ⅲ度;②双侧先天性腭裂Ⅲ度。入院后行各项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证,择期行双侧唇裂修补术。待1年后再行腭裂手术。

有关腭裂患儿的手术麻醉,以下哪项不正确

A:小儿气管短,腭裂手术常采用过度后仰的头位,在放置手术体位和术中移动头位时还可使导管产生2cm左右的移动,使导管容易滑脱 B:小儿插管内径小,术中及术后长期吸入干燥气体,易将吹干的痰痂牢固地黏附在导管尖端形成活瓣,造成进行性呼吸困难,此时应立即拔出气管内导管 C:术后敷料包扎,口内护板,咽成形术后腭咽腔明显缩小、局部组织肿胀,可出现鼻腔通气不畅,睡眠时严重打鼾,甚至呼吸道梗阻症状 D:术后舌后坠、伤口渗血可造成误吸或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E:为防止患儿拔管时挣扎不合作,拔管时不需要患儿清醒

某女性患者,61岁,体重55kg。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第三天排黑便3次,量约800ml,呕血1次,量约800ml。患者精神状态差,T36.3℃,P120次/分,R22bpm,BP85/60mmHg。急查血常规WBC8.7×10/L,HB81g/L,PLT、70×10/L。诊断为应激性溃疡,失血性休克。

关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晶体液输注后仅有25%左右留在血管内 B:可使用5%葡萄糖溶液 C:乳酸林格液优于生理盐水,但大量输注后可影响血乳酸水平 D:胶体液明显优于晶体液 E: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溶液在体内主要经肾清除 F:必须经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因为速度更快

腹部闭合性损伤后,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应( )

A:迅速剖腹探查手术 B:抗休克,若休克有好转可继续观察 C:在抗休克治疗同时迅速手术 D:先治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及早手术 E:抗休克治疗,抗休克治疗好转则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腹部闭合性损伤后,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应:()

A:先抗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及早手术 B:在抗休克治疗同时迅速手术 C:抗休克,若休克有好转可继续观察 D:首先剖腹探查手术 E:估计实质性脏器破裂可能性较小时,可继续观察与抗休克治疗

女性,20岁,前胸部被汽车撞伤,血压偏低,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好转,x线检查可见左第9、10肋肋骨骨折,2天后又发生休克。

下列疾病的处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A:待失血性休克好转后再行手术 B:破裂较轻时,可行修补术 C:破裂严重时,可行切除术 D:可收集腹腔内血液行自家输血 E:输血及补充平衡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