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是

A: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B:抑制局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炎症因子 C: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 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 E: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患者男,49岁,因“饮酒后6 h出现左踝关节剧烈疼痛,伴红肿”来诊。既往类似发作2次,每次发作4~6 d,可自行缓解,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可迅速缓解该患者症状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糖皮质激素 C:秋水仙碱 D:柳氮磺吡啶 E:丙磺舒

 患者男,65岁,因“左脚第1跖趾关节疼痛2 h”来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周前有胃溃疡出血病史。双足无外伤史。查体:T 38 ℃,P 90次/min,R 19次/min,BP 160/95 mmHg;BMI 28 kg/m;左脚第1跖趾关节红肿,皮温较高,触痛明显,余四肢关节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可采取的措施有(提示 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但关节疼痛仍未缓解。)

A:加用吲哚美辛 B: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C: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D: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E:皮下注射阿那白滞素(Anakinra) F:口服别嘌醇降尿酸 G:口服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某男性患者,46岁,因“饮酒后6 h出现左踝关节剧烈疼痛、伴红肿”来诊。既往类似发作2次,每次发作4~6 d,可自行缓解,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可迅速缓解该患者症状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糖皮质激素 C:秋水仙碱 D:柳氮磺吡啶 E:丙磺舒

某男性患者,62岁,因“左脚第1跖趾关节疼痛2 h”来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周前有胃溃疡出血病史。双足无外伤史。查体:T 38 ℃,P 90次/min,R 19次/min,BP 160/95 mmHg;BMI 28 kg/m;左脚第1跖趾关节红肿,皮温较高,触痛明显,余四肢关节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可采取的措施有(提示 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但关节疼痛仍未缓解。)

A:加用吲哚美辛 B: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C: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D: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E:皮下注射阿那白滞素(Anakinra) F:口服别嘌醇降尿酸 G:口服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某男性患者,64岁,因“左脚第1跖趾关节疼痛2 h”来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周前有胃溃疡出血病史。双足无外伤史。查体:T 38 ℃,P 90次/min,R 19次/min,BP 160/95 mmHg;BMI 28 kg/m;左脚第1跖趾关节红肿,皮温较高,触痛明显,余四肢关节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可采取的措施有(提示: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但关节疼痛仍未缓解。)

A:加用吲哚美辛 B: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C: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D: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E:皮下注射阿那白滞素(Anakinra) F:口服别嘌醇降尿酸 G:口服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是()。

A: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 B: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C:抑制局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炎症因子 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 E: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秋水仙碱( )

A:异喹啉(吗啡烷)类生物碱 B:吲哚类生物碱 C:有机胺类生物碱 D:二萜生物碱 E:异喹啉类生物碱 F:说明下列生物碱的结构类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