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有14个,包括激肽系统的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各自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除Ca
,磷脂外,还包括
A:凝血因子I3,Ⅶ,Ⅹ,Ⅴ B:凝血因子Ⅴ,Ⅷ C:凝血因子Ⅹa,Ⅴa,Ca
,PF3 D:凝血因子Ⅴa,Ⅷa E:凝血因子I3,Ⅶa
病历摘要: 处方: 胃蛋白酶 10g 稀盐酸 20ml 橙皮酊 50ml 单糖浆 100ml 蒸馏水 适量 共制 1000ml
以下关于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正确的是:
A:本制剂可加入0.05%羟苯乙酯作防腐剂 B:处方中加入稀盐酸,可使胃蛋白酶溶解度增加 C:一般要求pH值在1~1.5之间 D:溶解胃蛋白酶时,不应用热水,以防失去活性 E:本品亦可加适量甘油(10~20%)代替单糖浆,以增加胃蛋白酶的稳定性 F:胃蛋白酶合剂必须用滤纸过滤至澄明 G:为加快胃蛋白酶溶解,可不断搅拌 H:稀盐酸起抑菌作用
患儿,女,10岁。以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2个月。今患儿皮肤出血点,瘀斑增多,静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0x10
/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1.0g/L,FDP增多,3P试验阳性。
患儿出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缺乏凝血因子 C:纤维蛋白合成障碍 D:血管壁损伤 E: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某男,61岁。1个月来厌食、恶心、头晕、乏力伴全身皮肤发黄。化验:Hb 80 g/L,网织红细胞0.20(20%),血片球形红细胞0.06(5%),红细胞脆性试验轻度增加,尿胆红素(一),尿胆原强阳性,尿潜血检查(一),血清总胆红素76.15μtooL/L,直接胆红素6.84μmoL/L,ALT<40 U,拟诊为溶血性贫血。
为明确溶血病因宜首选以下哪项实验室检查
A:Coombs试验 B:Ham试验 C:自体溶血试验 D:血红蛋白电泳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某男,61岁。1个月来厌食、恶心、头晕、乏力伴全身皮肤发黄。化验:Hb 80 g/L,网织红细胞0.20(20%),血片球形红细胞0.06(5%),红细胞脆性试验轻度增加,尿胆红素(一),尿胆原强阳性,尿潜血检查(一),血清总胆红素76.15μtooL/L,直接胆红素6.84μmoL/L,ALT<40 U,拟诊为溶血性贫血。
本例进行骨髓检查时以下哪项不符合溶血表现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常>0.50(50%) B:红系以原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C:粒红比例降低,甚至倒置 D:粒系各阶段比例、形态及巨核细胞正常 E:嗜多色性红细胞、HoweU-Jouy小体易见
某男,35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瘀点1周住院。化验:Hh 82g/L.WBC 2.6×10
/L,血小板4l×10
/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16(16%),早幼粒细胞占0.70(7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第3天,病人尿少,血压11.4/6.7 kPa(86/50 mmHg)。抽血时血液在针筒内凝血,查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9 g/L,凝血酶原时间10秒(正常对照13秒)。
通过以上述治疗,患者血压上升到 13.3/9.3 kPa(100/70 mmHg),尿量增加,但出现血尿,球结膜出血及皮肤大片瘀斑。化验:凝血时间16 min,凝血酶原时间19秒(正常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1.5 g/L,鱼精蛋白锌副凝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120 min。此时以下哪项处理不妥
A:输新鲜血 B:继续肌素抗凝治疗 C:继续抗感染治疗 D:给予抗纤溶药物 E: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
某男,35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瘀点1周住院。化验:Hh 82g/L.WBC 2.6×10
/L,血小板4l×10
/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16(16%),早幼粒细胞占0.70(7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第3天,病人尿少,血压11.4/6.7 kPa(86/50 mmHg)。抽血时血液在针筒内凝血,查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9 g/L,凝血酶原时间10秒(正常对照13秒)。
通过上述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血继续加重。化验:凝血时间14min,血小板12×10/L,纤维蛋白原0.6g/L,鱼精蛋白锌副凝试验(-),凝血酶时间20秒(对照12秒),优球蛋白溶解时间<90min。此时最合适的处理是
A: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潘生丁) B: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肝素 C:抗纤溶药物加肝素 D:抗纤溶药物加凝血因子 E:抗纤溶药物加凝血因子加肝素
某女性患者,35岁,因发热.头痛.皮肤紫癜天入院。查体:神智淡漠,脉搏:体温:39.2℃,全身散在紫癜,颈部有肿大淋巴结,质软,有压痛,直径0.2~0.54cm。咽部充血,扁桃体度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略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刚可触及。余查体未见异常。
提示:头颅CT未见异常.胸部X片示广泛性肺泡和间质浸润改变.腹超示脾大;尿常规示蛋白尿,红细胞3-4个.骨髓穿刺结果排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血小板抗体检查为PAIgG增高;肝功检查:总胆红素8μmol/L,直接胆红素30μmol/L,间接胆红素30μmol/L;肾功检查:尿酸480μmol/L,尿素9.8mmol/L,肌酐200μmol/L;凝血:PT:20S,PTA:100%,APTT:44S,纤维蛋白原定量(Fib):4.0g/L,凝血酶时间(TT):18S,D-二聚体:<0.2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5.0。咽拭子培养未见异常。应进一步进行以下哪些检查
A:溶血检查 B:外周血涂片,观察细胞形态 C:骨髓活检 D:脑电图检查 E:免疫球蛋白定量
处方:胃蛋白酶 10g 稀盐酸 20ml 橙皮酊 50ml 单糖浆 100ml 蒸馏水 适量 共制 1000ml
以下关于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正确的是
A:本制剂可加入0.05%羟苯乙酯作防腐剂 B:处方中加入稀盐酸,可使胃蛋白酶溶解度增加 C:一般要求pH值在1~1.5之间 D:溶解胃蛋白酶时,不应用热水,以防失去活性 E:本品亦可加适量甘油(10~20%)代替单糖浆,以增加胃蛋白酶的稳定性 F:胃蛋白酶合剂必须用滤纸过滤至澄明 G:为加快胃蛋白酶溶解,可不断搅拌 H:稀盐酸起抑菌作用
某男,27岁,因发热、咳嗽2周,鼻及牙龈出血伴皮肤大片淤斑3天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胸骨中段明显压痛,脾肋下1cm。上臂及臀部大片淤斑。化验Hb72g/L,WBC58×10
/L,PLT14×10
/L,PT19s(正常对照12s),纤维蛋白原1.2g/L,尿红细胞(++)
患者出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M3并发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