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5岁,半年前因情绪低落,言语少,活动减少,自杀未遂就诊,诊断:抑郁症,予以抗抑郁剂治疗,症状渐缓解。1个月前,患者自行停药,渐出现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活动少,多卧床。近1周患者出现不语,不动,不食,不饮,双目凝视,面无表情,无吞咽动作。无随意运动,全身肌肉紧张,呼之不应。

下列处理不合适的是

A:电痉挛治疗 B:予以抗抑郁剂治疗 C:单独使用抗抑郁剂 D:需要时可置胃管以补充液体和营养等支持治疗 E:专人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患者男,40岁,因“左臂弥散性疼痛1周”来诊。8个月前桡骨曾因骨折用夹板治疗。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反射性营养不良症)。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已证明有一定疗效的抗抑郁药主要是

A:西肽普兰(西普妙) B:舍曲林(左洛复) C:氟西汀(百优解) D: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E:氯硝西泮

患者女性,65岁,因患抑郁症而用抗抑郁药物治疗5周,近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眼压升高。

此抗抑郁药物最可能是

A:氟西泮 B:苯海索 C:丙米嗪 D:氟西汀 E:帕罗西汀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点)

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4~6周

A:失效现象 B:联合治疗 C:个体化用药 D:切忌频繁换药 E:尽可能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点)

部分痊愈患者,在维持治疗期间,无任何心理社会应激事件下出现复发

A:失效现象 B:联合治疗 C:个体化用药 D:切忌频繁换药 E:尽可能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某男性患者,41岁,罹患"精神分裂症"已半年,一直服用氯丙嗪治疗,期间基本能正常劳动,有时有多疑现象,目前维持剂量为200mg/d。家属反映:最近.1月来患者言语明显减少,不愿外出活动,睡眠多,不时唉声叹气。

经过8周足剂量的抗抑郁治疗,患者心情没有明显好转,仍否认幻觉妄想,存部分自知力。此时门诊医生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A:更换另一种抗抑郁剂治疗 B:可考虑逐步停用氯丙嗪,更换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C:电抽搐治疗 D:职业治疗 E:放松治疗

药物治疗是改善精神障碍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它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以下哪项不是新型抗抑郁药SSRI治疗的不良反应

A:恶心、厌食、腹泻 B:急性肌张力障碍 C:性功能障碍 D:头痛、焦虑 E:口干、视物模糊

抗抑郁药物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急性期6-8周 B:巩固期4-6个月 C:维持治疗期一年或以上 D:终身服药

下列对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B: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C: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D:尽可能联用二种以上抗抑郁药,一般不主张单一用药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