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9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36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医生查体时,让病人仰卧,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医生向内旋其下肢,引起病人右下腹疼痛,提示其阑尾位置
A:位于右上腹部 B:在右下腹麦氏点深面 C:靠近闭孔内肌 D:位于腰大肌前方 E:靠近脐部
患者,女性,30岁,近2天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查:T37.8℃,右下腹麦氏点处压痛。查血象:白细胞12.5x10
/L,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问:
诊断依据最重要的是
A:右下腹麦氏点处压痛 B:恶心,呕吐 C:生命体征 D:上腹部疼痛 E:白细胞高
患者,女性,35岁。脐周痛5小时,转移性右下腹痛1小时,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医生检查时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后,使其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疼痛。
此项检查称为
A:腰大肌试验 B:深静脉通畅试验 C:结肠充气试验 D:交通经脉瓣膜功能试验 E:曲氏试验
患儿男,5岁。因发热20小时,腹痛8小时急诊入院。腹痛部位不能准确描述,呈间歇性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糊状大便1次。查体:T39.2℃,P94次/分,R30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I2度肿大充血,腹部微饱满,触诊右侧中下腹有肠管积气感,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深压痛,多次检查该压痛部位固定,疼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音调略高。入院急查血常规:WBC11.4x10
/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6%。
入院后急诊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下腹肠系膜有数个1~2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样结构,下一步处理应采用
A:禁食,补液 B:急诊手术腹腔探查 C:观察治疗 D:单种抗生素静脉滴注 E:进食流质 F:腹腔镜微创腹腔探查
患儿男,5岁。因发热20小时,腹痛8小时急诊入院。腹痛部位不能准确描述,呈间歇性痛,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糊状大便1次。查体:T39.2℃,P94次/分,R30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I2度肿大充血,腹部微饱满,触诊右侧中下腹有肠管积气感,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深压痛,多次检查该压痛部位固定,疼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6次/分,音调略高。入院急查血常规:WBC11.4x10
/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6%。
经住院治疗,次日患儿腹痛加重,T38.8℃,右下腹压痛,伴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少。进一步处置应为
A:禁食,补液 B:急诊手术腹腔探查 C:继续观察治疗 D:继续观察,加用2~3种抗生素及加强抗感染治疗 E:急诊行腹部探查明确诊断 F:加用甲硝唑抗感染
某男性患者,24岁,上腹疼痛2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21×10
/L,中性90%。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阑尾炎 D: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 E:慢性阑尾炎
某女性患者,23岁,发热,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一天,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WBC12.9×10
/L。
超声示右下腹可见一有盲端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管腔内出现密集点状弱回声,其他可能观察到的征象有
A:阑尾壁少量血流信号 B:阑尾周围炎 C:肠间少量积脓 D:右下腹多发淋巴结肿大 E:阑尾腔内粪石回声 F:右下腹肠管扩张
某女性患者,年龄23岁,发热,呕吐,转移性有下腹疼痛一天,有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WBC12.9×10
/L。
超声示右下腹可见一有盲端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管腔内出现密集点状弱回声,其他可能观察到的征象有
A:阑尾壁少量血流信号 B:阑尾周围炎 C:肠间少量积脓 D:有下腹多发淋巴结肿大 E:阑尾腔内粪石回声 F:右下腹肠管扩张
某女性患者,年龄23岁,发热,呕吐,转移性有下腹疼痛一天,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WBC12.9×10
/L。
超声示右下腹可见一有盲端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管腔内出现密集点状弱回声,其他可能观察到的征象有
A:阑尾壁少量血流信号 B:阑尾周围炎 C:肠间少量积脓 D:右下腹多发淋巴结肿大 E:阑尾腔内粪石回声 F:右下腹肠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