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3个月,轻微疼痛,无乳头溢液,无肿瘤病史。体检:双乳头无内陷,左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不硬,位于乳头乳晕后方,右乳未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与男性乳腺发育症无关的病史是
A:有无心脏疾病 B:有无病毒性睾丸炎,创伤性睾丸萎缩及其他睾丸疾病 C:垂体,肾上腺,肺癌等肿瘤病史 D:有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E:有无长期服用洋地黄,异烟肼,安体舒通,西咪替丁等药物史
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3个月,轻微疼痛,无乳头溢液,无肿瘤病史。体检:双乳头无内陷,左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不硬,位于乳头乳晕后方,右乳未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经三苯氧胺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其最佳的治疗是
A:手术乳腺切除 B:理疗 C:随诊,观察 D:手术切除睾丸 E:口服甲基睾丸素
女性,27岁。产后3周,左乳房胀痛,伴发热。查左乳房内上象限压痛,有波动感。
乳腺脓肿确诊后,最重要的治疗是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局部湿热敷 C:沿乳管做放射状切开引流 D:吸尽乳汁,停止哺乳 E:局部应用抗生素
患者,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肤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患者女,47岁,发现右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个月,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周部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该患者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是由于
A: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 B:癌肿侵犯乳房 C:癌肿与胸肌粘连 D:癌肿与皮肤粘连 E:癌肿侵犯乳管
女,25岁,产后3周,左乳房胀痛,伴发热。查左乳房内上象限压痛,有波动感。
乳腺脓肿确诊后,最重要的治疗是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局部温热敷 C:沿乳管做放射状切开引流 D:吸尽乳汁,停止哺乳 E:局部应用抗生素
某女性患者,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左乳内上象限1.5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内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5 cm×1.5 cm×1.0 cm,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乳腺原发肿瘤瘤床补量照射,描述正确的有( 提示 拟行乳腺瘤床补量照射。)
A:可以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 B:年轻患者受益最大 C:采用电子线、X切线野、组织间插植3种方式补量,肿瘤局部控制率和乳腺美容效果相仿 D:总剂量为DT 10~16 Gy E: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通过增加总剂量,可以达到与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F:与不予瘤床补量的患者相比,予瘤床补量的患者的美容效果要差,但可以接受
某男性患者,62岁,发现左侧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3个月,轻微疼痛,无乳头溢液,无肿瘤病史。体检:双乳头无内陷,左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4 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不硬,位于乳头乳晕后方,右乳未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与男性乳腺发育症无关的病史是
A:有无心脏疾病 B:有无病毒性睾丸炎、创伤性睾丸萎缩及其他睾丸疾病 C:垂体、肾上腺、肺癌等肿瘤病史 D:有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E:有无长期服用洋地黄、异烟肼、安体舒通、西咪替丁等药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