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5岁。因自觉胃部不适,胃镜活检为“腺癌”。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巨检:胃窦部近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块,大小2cmx1cmx0.8cm,其余黏膜皱襞完整。

胃癌好发于胃的哪个部分 ( )

A:胃底 B:胃体 C:胃小弯近胃窦部 D:贲门部 E:胃大弯侧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 cmx5 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

在儿童胃梭形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病,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非常必要的是

A:SMA(+) B:S100P(+) C:CD117(+) D:DOG1(+) E:b-catenin(+)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 cmx5 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

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

A:低分化癌 B:大B细胞性淋巴瘤 C:神经内分泌肿瘤 D:胃肠道间质肿瘤 E:平滑肌母细胞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 cmx5 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

如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D117(+++),DOG1(++),SMA(+),S100P(-),SYN(-),支持儿童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应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内镜下切除 B:新辅助化学治疗 C:靶向药物治疗 D:胃大部手术切除 E:单用化学治疗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腹部疼痛3小时入院,患者于3小时前因大量饮酒后突发腹部疼痛,为剑突下持续性疼痛,休息后无缓解,疼痛不随体位而减轻,并伴有呕吐,腹胀,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咳嗽,气促,心悸等不适,患者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无外伤史,肝炎病史。

胃溃疡最常发生于

A:幽门后壁 B:胃后壁 C:胃小弯 D:胃大弯 E:幽门前壁

患者男,40岁。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昏迷。为保证营养的供给,需要长期鼻饲,取去枕平卧位,准备接受插胃管。

胃管更换的时间是

A:乳胶胃管每天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 B:乳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 C:乳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2次 D:乳胶胃管每周更换2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 E:乳胶胃管每天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2次

患者男,38岁。腹部疼痛4小时入院,患者于4小时前因大量饮酒后突发腹部疼痛,为剑突下持续性疼痛,休息后无缓解,疼痛不随体位而减轻,并伴有呕吐,腹胀,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咳嗽,气促,心悸等不适,患者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无外伤史,肝炎病史。

胃溃疡最常发生于

A:胃后壁 B:胃大弯 C:胃小弯 D:幽门前壁 E:幽门后壁 F:以上都不是

某女性患者,54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半,加重3个月入院,上腹痛不规则,偶伴暖气,饭后饱胀。近一个月体重减轻3公斤,大小便正常,原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体验:消瘦,左锁骨上可扪及一约花米大小淋巴结,质中偏硬。腹平软,剑突下偏左轻压痛,左上腹近剑突下似可扪及一肿块,界线不清,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

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后壁及部分前壁大片溃疡,表面不平,是结节样及肿块样改变,周围不规则,活检为低分化腺癌,此患者胃镜下改变属哪型胃癌

A:进展明胃癌 B:隆起型 C:平坦型 D:浸润型 E:凹陷型 F:微小胃癌 G:小胃癌

白某是慢性胃炎患者,可以从膳食的角度开展营养治疗。

胃中分泌胃液,下面不属于胃液主要成分的是

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黏液和碳酸氢盐 D:溶菌酶 E:内因子

孙某是慢性胃炎患者,可以从膳食的角度开展营养治疗。

胃中分泌胃液,下面不属于胃液主要成分的是

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黏液和碳酸氢盐 D:溶菌酶 E:内因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