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56岁,主诉:发现右颈肿物2月。患者2周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右上颈无痛性肿物。无发热、无吞咽不畅。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吸烟36年,40支/日。体查: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舌根扁桃体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右胸锁乳突肌上段深面可触及2.5cm×2cm肿块、无压痛、质硬、界欠清、呈椭圆形、活动度欠佳,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前应该设法寻找原发部位,下列哪些规律不正确
A:软腭和韦氏环的肿瘤可向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B:口腔癌可转移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C:颈后三角Ⅴa区淋巴结主要来自喉咽 D:颈后三角Ⅴb区淋巴结应探寻胸腹腔器官原发灶 E:头颈肿瘤以腺癌多见 F:腺癌主要鉴于涎腺、甲状腺、小涎腺和锁骨下器官 G:腺样囊性癌多见于鼻窦,偶发在鼻咽部 H:除韦氏环外,其它部位的头颈肿瘤均以分化较好的癌多见
某男性患者,61岁,因“发现右颈包块3个月,增大1个月”来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外伤、手术史;长期生活于原籍辽宁;吸烟30支/d×40年,饮白酒100 ml/d×10年。查体:一般情况可,KPS=80;右颈Ⅱa区触及1枚2.5 cm×2.5 cm淋巴结,质中,半固定,轻压痛;右侧扁桃体偏硬,右侧舌根偏硬,口腔未见明确肿物;间接鼻咽镜:鼻咽各壁结构正常;间接喉镜:喉及下咽结构正常,声带活动良好。实验室检查:Hb 135 g/L,WBC 5.6×10
/L,N 0.87,PLT 220×10
/L;肝、肾功能正常;EBV(-)。颈淋巴结穿刺病理:发现鳞状细胞癌细胞。
有助于寻找原发灶的线索有
A:EBV(-) B:淋巴结穿刺病理:发现鳞状细胞癌细胞 C:转移淋巴结的位置 D:触诊舌根偏硬 E:淋巴结大小 F:祖籍 G:吸烟史
对原发灶不明、难以确定的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找出原发灶后先治疗原发灶 B:不找原发灶,直接治疗转移灶 C:全身应用化疗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灶和转移灶 D:手术切除转移灶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E:先治疗转移灶,同时继续寻找原发灶
某男性患者,40岁,咽痛、咳嗽1个月余,半月前多次肌注青霉素治疗好转,但近5天来发生寒战发热,体温达39.2~40℃,伴谵妄,同时右臀注药物处胀痛较剧。体检:呼吸正常,血压96/58mmHg,咽部充血,扁桃体稍肿大,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心律齐,肺部呼吸音粗糙,无啰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右臀部肿胀,皮肤发光,压痛明显。白细胞16×10
9/L,有核左移。
最可能的感染原发灶是在
A:肺炎 B:腹膜炎 C:扁桃体炎 D:臀蜂窝织炎 E:淋巴结炎
对原发灶不明、难以确定的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找出原发灶后先治疗原发灶 B:不找原发灶,直接治疗转移灶 C:全身应用化疗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灶和转移灶 D:手术切除转移灶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E:先治疗转移灶,同时继续寻找原发灶
对原发灶不明、难以确定的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找出原发灶后先治疗原发灶 B:不找原发灶,直接治疗转移灶 C:全身应用化疗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灶和转移灶 D:手术切除转移灶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E:先治疗转移灶,同时继续寻找原发灶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发现右颈肿物2月。患者2周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右上颈无 痛性肿物。无发热、无吞咽不畅。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吸烟36年,40 支/日。体查: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双侧扁桃体大,舌根扁桃体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右 胸锁乳突肌上段深面可触及2.5cm2cm肿块、无压痛、质硬、界欠清、呈椭圆形、活动度欠佳, 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前应该设法寻找原发部位,以下哪些规律错误?
A:除韦氏环外,其它部位的头颈肿瘤均以分化较好的癌多见 B:口腔癌可转移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C:颈后三角a区淋巴结主要来自喉咽 D:软腭和韦氏环的肿瘤可向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E:腺癌主要鉴于涎腺、甲状腺、小涎腺和锁骨下器官 F:腺样囊性癌多见于鼻窦,偶发在鼻咽部 G:颈后三角b区淋巴结应探寻胸腹腔器官原发灶 H:头颈肿瘤以腺癌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