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3个月,发热4天,体温39.0℃,尿沉渣中白细胞25个/HP,尿蛋白(+)。

该患者抗感染治疗3天后热退,尿检白细胞明显减少。下列治疗方案中正确的是

A:改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停药 B:继续静脉治疗,疗程结束后停药 C:继续静脉治疗14天后,然后予以小剂量药物维持2个月 D:改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以小剂量药物维持2个月 E:继续静脉治疗,并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决定治疗方案

女,43岁,广州市人,3天前突起发热,体温39℃,伴畏寒,头痛,骨关节痛,恶心,呕吐,曾自服退热药治疗。1天前出现全身皮疹于7月12日入院。体检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散在性斑丘疹,白细胞为2.5x10/L,血小板56x10/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80x10/L。ALT300U/L,尿常规:白细胞3个/HP,红细胞2/HP,尿蛋白(+),BUN5.6mmol/L。

若本例发病4天后退热2天,体温再次出现升高38℃。此时可能是

A:复燃 B:复发 C:双峰热 D:后发热 E:反应期发热

我国南方某市2003年2月陆续出现一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并有逐日增多的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患者均突起发热,体温39℃~41℃,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伴有畏寒,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部分有干咳,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体检: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患者发热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流行性感冒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大叶性肺炎 E:肺结核

某镇小学于2004年7月在1周内出现数十例发热病人,伴眼结膜充血,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人小腿肌肉压痛明显。血常规:WBC基本正常或稍升高,中性粒细胞稍升高,尿蛋白微量。镇上其他人群及学生家庭中均无类似病人。

其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伤寒 B:麻疹 C: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感冒 E:钩体病

患者男性,25岁,突然畏寒,发热伴后胸疼痛1天,胸透见右中肺有大片炎性阴影,入院后肌注青霉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病人临床情况也明显好转。

该病人2天后体温又开始升高,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应考虑

A:抗生素剂量不对 B: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C:机体抵抗力低下 D:休克先兆 E:出现并发症

某男,25岁。突发畏寒、发热、咳嗽伴右胸疼痛2天,胸片见右肺叶有大片密度均匀阴影。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病人一般情况也明显好转。

该病人2天后体温又开始升高,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应考虑

A:抗生素剂量不足 B:机体抵抗力低下 C: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D:出现并发症 E:休克先兆

某女性患者,12岁。急起发热,伴明显头痛、抽搐、意识不清1天为主诉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8℃,心率122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0/60mmHg。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模糊,颈部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1×10/L,中性粒细胞占89.8%,RBC正常。EEG显示:广泛弥漫性高幅慢波。

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为: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未查到细菌。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吉兰-巴雷综合征 D:细菌性脑炎 E:结核性脑炎

某男性患者,25岁,突发畏寒、发热、咳嗽伴右胸疼痛2天,胸片见右肺叶有大片密度均匀阴影。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病人一般情况也明显好转。

该病人2天后体温又开始升高,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应考虑

A:抗生素剂量不足 B:机体抵抗力低下 C: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D:出现并发症 E:休克先兆

女,60岁,右大腿肿痛、发热达39℃已6天,局部明显肿胀,压痛剧烈,肿痛日渐加剧,白细胞升高,穿刺抽出脓液,切开排脓的主要指征是()

A:局部压痛 B:局部肿胀 C:肿痛加剧 D:白细胞升高 E:穿刺有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