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6岁,身高172cm,体重92kg。因睡眠打鼾10年伴憋醒1年入院。多导睡眠监测(PSG)提示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专科检查显示口咽腔狭小,软腭低垂I3度,舌根肥大I2度并且双侧咽侧索肥厚。
提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通常包括哪些?
A:长期反复呼吸暂停导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B:肺或(和)体循环__ C:冠心病,心律失常 D:贫血 E:潜在猝死性 F:凝血功能减弱
患者男,34岁,3年前因打鼾伴呼吸暂停,及日间嗜睡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行UPPP手术,术后鼾声减低,日间嗜睡程度减轻。术后未行任何检查和相关治疗。2年来,日间嗜睡再次加重,且重于手术前。睡眠中有胸部不适及憋气感,并诊断为高血压和冠心病, 并进行相关治疗。
结合病例,对UPPP手术疗效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
A:UPPP手术可解决部分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术后应复查多导睡眠监测以确定手术的实际疗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B:认为鼾声减低或消失即为治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认为UPPP手术治疗一劳永逸,可永久地治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D:因为做过UPPP手术,患者的高血压与冠心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症无关 E:UPPP手术后患者的随访是不必要的
患者男,34岁,3年前因打鼾伴呼吸暂停,及日间嗜睡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行UPPP手术,术后鼾声减低,日间嗜睡程度减轻。术后未行任何检查和相关治疗。2年来,日间嗜睡再次加重,且重于手术前。睡眠中有胸部不适及憋气感,并诊断为高血压和冠心病, 并进行相关治疗。
结合病例,对UPPP手术疗效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
A:UPPP手术可解决部分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术后应复查多导睡眠监测以确定手术的实际疗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B:认为鼾声减低或消失即为治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认为UPPP手术治疗一劳永逸,可永久地治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D:因为做过UPPP手术,患者的高血压与冠心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症无关 E:UPPP手术后患者的随访是不必要的
患者男性,59岁,吸烟24年,每日20支,每遇秋冬咳嗽17年,该患者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X部表现是 ( )
A: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B:肺透亮度增加 C:膈肌下降 D: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 E:无特殊征像
患者男性,59岁,吸烟24年,每日20支,每遇秋冬咳嗽17年,该患者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进展中最先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为 ( )
A:肺泡-动脉氧压差 B:胸部X线片 C:最大呼气流速(FEFR) D: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
) E:用力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
患者男性,59岁,吸烟24年,每日20支,每遇秋冬咳嗽17年,该患者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对早期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有较大帮助的是 ( )
A:长期咳,痰,喘史 B:桶状胸或过清音 C:胸部X线片示肺透明度增加 D: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 E:心电图示低电压
下述脊髓压迫症与非压迫性病变的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急性脊髓炎: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起病急,呈横贯性脊髓损伤 B:脊髓蛛网膜炎: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结核或梅毒脑脊髓膜炎、多个椎间盘病变、椎管内多次注药等 C:脊髓蛛网膜炎:上述因素造成蛛网膜粘连,症状时轻时重,病损不对称,感觉障碍多为根性、节段性分布 D:脊髓空洞症:病变多位于下颈段和上胸段,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双侧病理征,皮肤营养改变明显 E:脊髓空洞症:多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
下述脊髓压迫症与非压迫性病变的区别(鉴别诊断)中不正确的是()。
A:脊髓空洞症:病变多位于下颈段和上胸段,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双侧病理征。皮肤营养改变明显 B: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起病急,呈横贯性脊髓损伤 C:脊髓蛛网膜炎: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结核或梅毒脑脊髓膜炎造成蛛网膜粘连,症状时轻时重,病损不对称,感觉障碍多为根性、节段性分布 D:脊髓蛛网膜炎: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多个椎间盘病变、椎管内多次注药造成蛛网膜粘连,症状时轻时重,病损不对称,感觉障碍为根性、节段性分布 E:脊髓空洞症: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
下述脊髓压迫症与非压迫性病变的区别中错误的是()
A:急性脊髓炎: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起病急,呈横贯性脊髓损伤 B:脊髓蛛网膜炎: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结核或梅毒脑脊髓膜炎、多个椎间盘病变、椎管内多次注药等 C:脊髓蛛网膜炎:上述因素造成蛛网膜粘连,症状时轻时重,病损不对称,感觉障碍多为根性、节段性分布 D:脊髓空洞症:病变多位于下颈段和上胸段,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双侧病理征,皮肤营养改变明显 E:脊髓空洞症:多继发于非特异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