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渐进性四肢无力8个月”来诊。8个月前出现右手无力,逐渐出现右上肢肌肉萎缩,并发展至左上肢,近6个月来出现双下肢无力。偶有饮水呛咳,自觉躯体肌肉抽动,无肢体麻木和疼痛。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未见明显的萎缩和纤颤,双侧咽反射灵敏,对称,双侧掌颌反射(+);痉挛步态,双上肢肌力I3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尿,粪常规:正常。肌电图:右侧胸锁乳突肌,右小指展肌,右侧伸指总肌,胸段棘旁肌,左侧胫前肌,右侧胫前肌等均呈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目前最应检查

A:感觉神经传导 B:F波 C:肌电图 D:颈部MRI E:颅脑MRI

 患者女,45岁,因“渐进性肢体麻木6个月”来诊。6个月前始出现双侧足趾麻木,此后症状逐渐向上发展,出现双膝麻木,针刺感,1个月前出现双侧股部和双手麻木感,并出现双手活动不灵活。神经系统查体: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足固有肌轻度萎缩,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稍低,双侧踝反射消失,双侧膝跳反射降低,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双侧膝关节以下振动觉,针刺觉明显减退,双手轻触觉和针刺觉减退,龙贝格(Romberg)征(-)。神经传导测定:运动传导测定双侧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正常,感觉传导测定示双腓肠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未引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波幅明显降低。F波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正常。肌电图:双侧胫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

其神经病变最可能的病理基础是

A:原发性脱髓鞘 B:原发性轴索损害 C:神经元变性 D:脱髓鞘继发轴索损害 E:感觉神经元变性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

病变定位于

A:桥脑 B:C8-T1的侧角 C:左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 D:双侧脊髓丘脑束 E:前连合 F:双侧脊髓后角 G:双侧楔束 H:双侧锥体束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

有关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依据是 提示:最后经脊髓磁共振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从高颈段至L5水平

A:青壮年发病 B:起病隐袭 C:进展缓慢 D: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E:肌无力,肌萎缩 F:MRI或CT延迟扫描有不规则中央管扩大 G: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 H:合并其它先天畸形

女性,28岁。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小便障碍2天。查体: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双膝反射,双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T以下感觉丧失。

如感觉平面在1~2天内迅速上升,患者可能死于

A:肺部感染 B:呼吸肌麻痹 C:褥疮 D:脑疝 E:心跳骤停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

有关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依据是 提示:最后经脊髓磁共振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从高颈段至L5水平

A:青壮年发病 B:起病隐袭 C:进展缓慢 D: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E:肌无力,肌萎缩 F:MRI或CT延迟扫描有不规则中央管扩大 G: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 H:合并其它先天畸形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

下列哪些符合脊髓半切综合症的表现

A: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病变节段以下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病变节段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E:病变节段以下同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F: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G:同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H:对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面比病侧节段低2个节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