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3岁,因“颅内肿瘤”拟在仰卧位下行双侧额部颅骨切开肿瘤切除术。患者近期出现头痛,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神经系统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颅脑MRI:矢状窦附近有一巨大脑膜瘤。手术开始后,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开始下降并出现低血压。
患者PETCO
持续下降并出现低血压,目前可能的诊断为
A:静脉空气栓塞 B:全身麻醉术中低血压 C:特发性肺动脉__ D: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 E:严重低血容量 F:呼吸性碱中毒
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约占10%,血液占2%~11%,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
失代偿时最有效的缓解颅内压的手段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过度通气 B:甘露醇,呋塞米交替降颅压 C:降低血压 D:脑室穿刺放液 E:应用激素
患者,男性,32岁,遭遇车祸,双下肢被侧翻车辆压伤长达3小时,经抢救解除压迫,双下肢有肿胀,疼痛,4小时后突然出现尿少,尿比重低,尿中未见血液。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原因是
A:疼痛 B:回心血量减少 C:尿路梗阻 D:挤压综合征 E:腹部损伤
患者男性,65岁。头痛3个月,多见于清晨,经检查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拟行开颅手术。患者入院3天后,体温:38.5℃,烦躁,入院后未排便。
患者出现便秘时,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使用开塞露 B:腹部按摩 C:使用缓泻剂 D:用肥皂水__灌肠 E: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
患者男性,65岁。头痛3个月,多见于清晨,经检查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拟行开颅手术。患者入院3天后,体温:38.5℃,烦躁,入院后未排便。
患者颅内压增高时使用冬眠低温疗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 B:冬眠低温疗法时间一般为7天 C:冬眠降温期间预防冻伤及压疮 D:体温降至肛温31~34℃较为理想 E: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任其自然降温
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约占80%~90%,脑脊液约占10%,血液约占2%~11%。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
失代偿时最有效的缓解颅压手段为( )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使用甘露醇 C:降低血压 D:脑室穿刺放液 E:保持头高脚低位
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约占10%,血液占2%~11%。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
失代偿时最有效的缓解颅压手段为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使用甘露醇 C:降低血压 D:脑室穿刺放液 E:保持头高脚低位
某女性患者,68岁,主因头痛,右半肢体麻木,乏力3个月,入院查体,神清,血压正常,右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肢体不完全性偏瘫,右侧巴氏征阳性,胸片示右肺第二肋间可见阴影。
降低患者颅内压的最佳措施为
A:腰穿放液 B:脱水 C:过度换气 D:去骨片减压 E:开颅病灶切除
某女性患者,4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3天入院。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达180/120mmHg,间断服用降压药。心电图示T波倒置、ST段降低。术前已给予降颅压和镇静治疗。
患者麻醉前可能存在
A:血压高 B:低血容量 C:脱水 D:电解质紊乱 E:酸碱平衡紊乱
某女性患者,4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3天入院。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达180/120mmHg,间断服用降压药。心电图示T波倒置、ST段降低。术前已给予降颅压和镇静治疗。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麻醉管理主要关注的问题是
A:心功能衰竭 B: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C:呼吸功能障碍 D:脑血管痉挛 E:颅内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