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0岁。鼻咽癌欲行放射治疗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是
A:照射剂量和分次照射方案 B:个体耐受性和死骨形成 C:病原菌毒力和机体抵抗力 D:射线种类和有无组织坏死 E:局部防护和口腔卫生
男,60岁。鼻咽癌欲行放射治疗
如发生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病时间通常为
A:放疗中 B:放疗后3~5天 C:放疗后1~2周 D:放疗后1~2个月 E:放疗后数月至十余年
某女性患者,46岁,29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3/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完成4个周期AC辅助化学治疗,后行TAM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日复查骨扫描发现右侧髂骨翼单发放射性浓聚。无骨痛症状。
正确的后续治疗是( 提示 骨活检骨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
A:继续TAM辅助内分泌治疗 B:给予二膦酸盐治疗 C:骨病变局部给予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局部放射治疗 E:不除外肿瘤进展给予全身化学治疗 F:骨病变局部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
某女性患者,46岁,29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3/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完成4个周期AC辅助化学治疗,后行TAM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日复查骨扫描发现右侧髂骨翼单发放射性浓聚。无骨痛症状。
后续系统治疗可以考虑( 提示 骨活检骨组织中可见腺癌细胞浸润。结合病史考虑为乳腺癌转移。)
A:联合静脉化学治疗 B:继续TAM内分泌治疗 C: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 D:戈舍瑞林+芳香化酶抑制药 E:双侧卵巢切除+芳香化酶抑制药 F:双侧卵巢切除术
某女性患者,46岁,29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3/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完成4个周期AC辅助化学治疗,后行TAM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日复查骨扫描发现右侧髂骨翼单发放射性浓聚。无骨痛症状。
下一步治疗考虑( 提示 患者后续接受戈舍瑞林+来曲唑解救内分泌治疗,复查可见明确骨质修复。治疗过程中监测骨密度提示轻度骨质疏松。)
A:立即停用来曲唑 B:给予三苯氧胺治疗 C:继续来曲唑+唑来膦酸治疗(每月1次) D:继续来曲唑+唑来膦酸治疗(每6个月1次) E:换用阿那曲唑治疗 F:三苯氧胺+唑来膦酸治疗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的部位为
A:化学治疗前左侧锁骨上区转移肿瘤部位,外放2~3 cm B:左侧锁骨上腋顶 C: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 D: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 E: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内乳
某男,61岁。鼻咽癌欲行放射治疗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是
A:照射剂量和分次照射方案 B:个体耐受性和死骨形成 C:病原菌毒力和机体抵抗力 D:射线种类和有无组织坏死 E:局部防护和口腔卫生
某男,61岁。鼻咽癌欲行放射治疗
如发生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病时间通常为
A:放疗中 B:放疗后3~5天 C:放疗后1~2周 D:放疗后1~2个月 E:放疗后数月至十余年
某男,61岁。鼻咽癌欲行放射治疗
如发生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病时间通常为
A:放疗中 B:放疗后3~5天 C:放疗后1~2周 D:放疗后1~2个月 E:放疗后数月至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