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6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8年余,加重1年”来诊。查体:身高157 cm,体重53 kg。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 84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I3/Ⅵ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P2不亢进。心电图:异常Q波(I1,aVL,V2~V4),电轴左偏,ST-T改变。全胸X线片基本正常。UCG:LVDd 5.55 cm,EF 54%,LAD 3.69 cm;CDFI:二尖瓣轻至中度反流。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增宽(约0.6 cm)。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开口增粗,右冠状动脉显影后显示右冠状动脉增粗,迂曲,通过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逆行性显影,左冠状动脉显影后肺动脉显影;在主动脉窦部未找到左冠状动脉开口;肺动脉显影后未见明确冠状动脉显影。

针对该患者冠状动脉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是

A:左冠状动脉结扎术 B:左锁骨下动脉-左冠状动脉吻合术 C: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D:肺动脉内通道术 E:冠状动脉主动脉植入术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1个月”来诊。高血压病史15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因冠状动脉狭窄做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否认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吸烟10~20支/dx20年。查体:双侧桡动脉搏动不对称,左侧相对减弱;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右侧165/100 mmHg,左侧100/60 mmHg。

因为这条动脉的病变,TCD有可能检测到的侧支代偿是

A:前交通动脉 B:后交通动脉 C:眼动脉 D:一侧椎动脉到另一侧椎动脉 E:大脑后动脉向前循环通过皮质软脑膜

某男性患者,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以下镇痛治疗中不正确的是

A:应尽快给予短效强阿片类药物镇痛,缓慢滴定致有效剂量再转换成控缓释剂型维持治疗 B:尽快请骨科及放射治疗科会诊,评估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及是否存在局部骨转移病灶放射治疗的指征 C:可联合加巴喷丁或阿米替林镇痛 D:患者为典型的炎性疼痛,首选NSAIDs镇痛,无效时再考虑阿片类药物 E:地塞米松也是炎性疼痛的有效辅助镇痛药物

某男性患者,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患者在短效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爆发痛。关于爆发痛的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吗啡注射液是治疗爆发痛的有效药物,常用剂量为10 mg/次 B:选用快速起效的短效阿片类药物 C:选用的阿片类药物,其剂量为阿片日剂量的10%~20% D:对可预见的爆发痛应给予预先镇痛治疗 E:对于骨转移所致的爆发痛,应考虑联合NSAIDs或放射治疗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分型一般有

A: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B:不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和左心室双出口) C: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D:永存动脉干 E:主动脉骑跨 F:肺动脉闭锁

某成年患者,临床疑诊先天性主动脉弓异常。

如果超声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B型,描述正确的有

A:主动脉弓以下为盲端,无降主动脉连接,盲端处为纤维组织强回声 B:与升主动脉连接的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3支大动脉 C:左锁骨下动脉不起始于升主动脉,而起始于降主动脉 D:升主动脉正常的上升弧度消失,几乎直接垂直向上延伸,并发出右头臂动脉 E: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F: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间无血流通过

通过棘孔的动脉是()。

A:上颌动脉 B:面动脉 C:枕动脉 D:耳后动脉 E:脑膜中动脉

通常经由动脉系统发生的转移是()。

A:结肠癌转移至肝 B:甲状腺癌转移至颅骨 C:四肢肉瘤转移至肺 D:胃癌转移至盆腔 E:肺癌转移至脑

通常经由动脉系统发生的转移是()

A:结肠癌转移至肝 B:甲状腺癌转移至颅骨 C:四肢肉瘤转移至肺 D:胃癌转移至盆腔 E:肺癌转移至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