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7岁。患糖尿病10年,高热1周前来就诊。实验室检查:Hb 106 g/L,PLT 412x10/L,WBC 38x10/L,中性中幼粒细胞0.10,中性晚幼粒细胞0.1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34,嗜酸粒细胞0.01,嗜碱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4,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

该患者若是类白血病反应,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

A:有原发疾病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 C: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无Auer小体 E:无Ph染色体 F:骨髓铁染色正常 G: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呈阳性反应 H:维生素B12水平常升高

患者,男性,常易感冒,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4x10/L。

该患者应诊断为

A:重度粒细胞减少 B:中度粒细胞减少 C:轻度粒细胞减少 D:极轻度粒细胞减少 E:极重度粒细胞减少

患者,男性,常易感冒,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4x10/L。

治疗重度粒细胞减少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的药物是

A:碳酸锂 B:重组人红-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C:重组人单-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D:重组人红-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E:重组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患者,男性,病程2年,缓慢起病,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自觉上腹坠胀感,查体脾大已达脐,质坚实,平滑,无压痛。WBC100乘以十的九次方/L,血片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减少并出现贫血,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原始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多,ph染色体阳性。

该患者应诊断为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骨髓纤维化 E:血吸虫病

某男性患者,常易感冒,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4乘以十的九次方/L。

该患者应诊断为

A:重度粒细胞减少 B:中度粒细胞减少 C:轻度粒细胞减少 D:极轻度粒细胞减少 E:极重度粒细胞减少

某男性患者,常易感冒,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4乘以十的九次方/L。

治疗重度粒细胞减少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的药物是

A:碳酸锂 B:重组人红-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C:重组人单-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D:重组人红-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E:重组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某男性患者,23岁,高热,咳嗽,右侧胸痛一天就诊,胸部透视右下肺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22×10/L,中性粒细胞90%。

以下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水痘 C:伤寒 D:副伤寒 E:急性链球菌感染

某患者男性,43岁,因左上腹不适、低热、乏力就诊,检查:B超示巨脾,Hb 110g/L,WBC 23.5×10/L,PLT 220×10/L,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15%,中性晚幼粒细胞25%,中性杆状核30%,分叶核20%,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2%,淋巴细胞3%,骨髓原始粒细胞3%,早幼粒细胞12%。

经过治疗后,患者血象恢复正常,中断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血象增高,WBC 213.5×10/L,分类中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为25%,则疾病处于

A:慢性期 B:加速期 C:急性白血病 D:合并感染 E:恢复

某男性患者,24岁。高热,咳嗽,右侧胸痛一天就诊,胸部透视右下肺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22×10/L,中性粒细胞90%。

以下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水痘 C:伤寒 D:副伤寒 E:急性链球菌感染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L,PLT320×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该患者若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会出现的改变有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原始粒细胞>10% D: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E:巨核细胞减少 F: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h染色体阳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