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2岁,因“阴道出血”来诊。患者无高血压或血压剧烈波动史,无电解质紊乱或其他症状。B型超声:右腹腔上方低回声团,考虑肾上腺来源肿瘤可能。CT:右肾上腺占位。手术见右肾上腺区一肿瘤,5 cmx3 cmx3 cm,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大体检查:结节状肿物1个,4 cmx3 cmx3 cm。切面质软,淡黄灰褐色,可见灶性出血。镜下:肿瘤一侧见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肿瘤边界清楚,未见明确包膜。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核有多形性,大小不一,可见个别巨核细胞,核浆比例较大,胞质嗜碱性,核分裂0~3个/10HPF。肿瘤细胞大多成片排列,但可见明显的以血管为中心的菊形团结构。可见灶性坏死及血管内瘤栓。

诊断考虑为(提示 如该病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yn(+++),CgA(-),CK(AE1/AE3)(-),EMA(-),CD34(-)(血管壁阳性),Ki-67 10%细胞阳性,vimentin 弱阳性,S-100(-),HMB-45(-),CD56(++),SMA(-),melan A-灶性阳性。)

A:肾上腺皮质腺瘤 B: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E:恶性肾上腺皮质腺瘤 F: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患者女,65岁,因“腭部肿物多年,近来溃疡”来诊。切除肿瘤,长径1.5 cm,无包膜,质硬。组织学检查:呈现瘤细胞较一致圆形上皮细胞,胞质少,核分裂少见,瘤细胞构成筛孔状,囊状,小梁状,管状,条索状结构,并见浸润周围神经,间质胶原及黏液成分。

诊断依据是

A:细胞单一性和结构多样性 B:浸润神经 C:浸润性生长 D: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E:胶原黏液样间质

 患者男,27岁,因“不规则发热,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以及进行性消瘦”来诊,肿大淋巴结直径为1.5~2.5 cm,遂行颈淋巴结活检。大体检查:灰白色结节1个,2 cmx1 cmx1 cm,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质软;镜检:淋巴结结构大部分破坏,被膜下见少量小淋巴细胞(图1),大片区域内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成片分布,胞质内见一些细颗粒状物,疑为病原微生物(图2)。

前述泡沫样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状物呈六胺银染色阳性(图3),病理诊断应为

A:淋巴结立氏曼病 B:淋巴结结核 C:真菌病 D:猫抓病 E:脂质代谢性疾病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

A:磷壁酸 B:脂多糖 C:脂蛋白 D:脂质 E:肽聚糖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与细菌耐药性形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存在于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细胞质 E:核质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

A:磷壁酸 B:脂多糖 C:脂蛋白 D:脂质 E:肽聚糖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与细菌耐药性形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存在于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细胞质 E:核质

某女性患者,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化差的鳞癌 B:分化差的腺癌 C:恶性淋巴瘤 D:腺鳞癌 E:小细胞未分化癌

某男性患者,43岁,发现大腿肿块生长迅速,予以切除。肿物直径6cm,质韧,灰白色,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羽毛状结构,细胞间有多量的胶原纤维,核分裂较少,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SMA、CD68、EMA阴性。

如果瘤内出现瘤巨细胞,则该病最可能是

A:黄色瘤 B:脂肪肉瘤 C:横纹肌肉瘤 D:软组织巨细胞瘤 E: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