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护士,因“反复发作双下肢结节伴发热10年,再次发作1个月”来诊。10前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伸侧红色结节,高出皮肤,质稍硬,压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关节肿痛不明显,并有低热,体温37.5 ℃左右,无咳嗽,盗汗,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后好转。其后每年发作。近1个月来下肢再次出现结节,伴低热,乏力,无明显消瘦,来诊。皮肤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伸侧散在蚕豆大小红色结节,部分色素沉着,有压痛;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

治疗上可以选择的药物是(提示 应用青霉素无效,应用消炎痛有效。)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维A酸 C:阿昔洛韦 D:氨苯砜 E:雷公藤多苷片 F:伊曲康唑 G:碘化钾

病历摘要:2004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注意:

A:抗菌药物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B:所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及污染手术均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C: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予抗菌药物一次即可 D: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E:对术前已形成细菌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患者男,42岁。早期DIC,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肝素使用过量,应立即应用

A:鱼精蛋白 B:氨甲环酸 C:酚磺乙酸 D:维生素K E:氨基己酸

长期精神紧张,紧张性头痛者可应用

A:可待因片 B:地西泮片 C:苯妥英钠 D:对乙酰氨基酚 E:麦角胺咖啡因片

(治疗痛风药物的合理应用)

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抑制的是

A:别嘌醇 B:丙磺舒 C:阿司匹林 D:苯溴马隆 E:秋水仙碱

研究药物利用指数的作用是

A:提示药物应用的模式 B:提示药物消费的基本状况 C:监测某些药物的滥用情况 D:提示药物消费分布与疾病的关系 E:作为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额定数据

用药频度分析研究的作用是

A:提示药物应用的模式 B:提示药物消费的基本状况 C:监测某些药物的滥用情况 D:提示药物消费分布与疾病的关系 E:作为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额定数据

消炎痛()

A:出血性膀胱炎 B:严重的恶心、呕吐 C:水牛背、满月脸 D:无重大副作用 E:胃痛

消炎痛()

A:出血性膀胱炎 B:严重的恶心、呕吐 C:水牛背、满月脸 D:无重大副作用 E:胃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