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岁8个月,因“发热12d,嗜睡2d”来诊。既往体健。查体:嗜睡;无卡瘢,前囟张力高,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尚灵敏;右侧面瘫和口角歪斜,右侧偏瘫;颈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其余查体未见异常。
脑脊液:WBC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降低,PPD试验(++);胸部X线片:双肺可见密度,大小一致的粟粒状阴影,分布较均匀。外祖母有空洞性肺结核,与患儿接触密切。患儿诊断为
A:结核性脑膜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B:脑栓塞,肺多发脓肿 C:化脓性脑膜炎,肺多发脓肿 D:病毒性脑膜炎,间质性肺炎 E:脑脓肿,肺多发脓肿
第105题患儿女,5岁,因“不规则发热2个月,头痛,呕吐2周,眩晕和复视1周”来诊。外院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查体:颈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有(提示脑脊液:压力增高,WBC420x10
/L,N0.24,L0.76,涂片细菌(-),抗酸染色(-),墨汁染色(+),葡萄糖0.5mmol/L,氯化物64mmol/L,蛋白0.6g/L。)
A:脑脊液真菌培养 B:血真菌培养 C:血乳胶凝集试验 D: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 E:颅脑CT F:骨髓穿刺 G:脑脊液肠道病毒检测 H:G试验
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 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 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 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 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WBC21.0x10
/L, N0.85,L0.15。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F: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 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 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 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 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WBC21.0x10
/L, N0.85,L0.15。
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提 示次日患者头痛加剧,频繁呕吐。查体: BP120/90mmHg;颈强直;克尼格征(+)。腰椎 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2.0g/L,氯化物 112mmol/L,葡萄糖0.55mmol/L。)
A:输新鲜血 B:肝素抗凝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20%甘露醇脱水 E:应用降压药物 F:纠正酸中毒
男,20岁。突起畏寒,发热,伴头痛,呕吐4天于4月20日来诊。体查T39.8℃,P110次/分,R28次/分,BP85/50mmHg,神志清,精神差,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压之不退色,颈部抵抗感明显,心肺查体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脾助下及剑下未扪及,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血象:WBC20.4x10
/L,N0.88,L0.14,Hb120g/L,Pt130x10
/L粪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败血症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中毒性菌痢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
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 d,烦躁不安1 d”来诊。查体:T 39.5 ℃,BP 98/60 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 21.0x10
/L,N 0.85,L 0.15。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F: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 d,烦躁不安1 d”来诊。查体:T 39.5 ℃,BP 98/60 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 21.0x10
/L,N 0.85,L 0.15。
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提示 次日患者头痛加剧,频繁呕吐。查体:BP 120/90 mmHg;颈强直;克尼格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2.0 g/L,氯化物112 mmol/L,葡萄糖0.55 mmol/L。)
A:输新鲜血 B:肝素抗凝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20%甘露醇脱水 E:应用降压药物 F:纠正酸中毒
患者男,37岁,因“急转头部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30 min”来诊。2年前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前诊断为囊尾蚴病,未经治疗。30 min前急转头部时突发眩晕,头痛,喷射状呕吐。患者常有颈强直,强迫头位。既往无其他病史。查体:T 36.5 ℃,P 56次/min,R 20次/min,BP 130/90 mmHg;背部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0 cm结节,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侧瞳孔不等大,结膜水肿,眼底检查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盘充血,边缘模糊;颈强直,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脑炎 B:脑膜炎 C:布伦斯综合征(Bruns syndrome) D:脑出血 E: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结节2年,反复头痛,头晕,呕吐,抽搐6个月”来诊。既往粪中发现白色节片史。查体:T 36.5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头颈,躯干皮下和肌肉散在数枚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1.5 cm,硬度近似软骨,有弹性;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无水肿;颈软,肌力及感觉正常,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治疗可选择(提示 服药后第3天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1次,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持续2 min后缓解。查体:意识清楚,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视盘水肿;颈软,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A:槟榔 B:20%甘露醇注射液 C:地塞米松 D:地西泮 E:南瓜子 F:苯妥英钠 G:伯氨喹啉 H:颅脑开窗减压手术
某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为了解和掌握该省国营牧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对3家牧场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966名调查对象中,有l22人感染布鲁氏菌,在这122人中,有57人患布鲁氏菌病。
关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 B:该病只有成人易感 C:在我国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骆驼 D:该病的发生率性别差异显著 E: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