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女婴,2周前原因不明地出现快速地点头和全身屈曲伴双上肢伸直样抽搐发作,逐日加重。从最初每日数次发展到现今20~30余次,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较差,食欲缺乏,运动发育也有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体检头围40cm。头不能直竖,双侧Babinski征阳性。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

患儿女,6个月,因“点头发作2周”来诊。无诱因,伴四肢屈曲样动作,逐日加重。最初发天发作数次,来诊时20~30次/d,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差,食欲差,运动发育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查体:头围40cm,头不能直立;双侧巴宾斯基征(+)。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患者,男性,67岁,有长期吸烟史,脊柱手术后卧床2周,出现右腿小腿疼痛,紧束感,并逐渐出现下肢水肿。

在护理患者时,应注意要禁止

A:抬高患肢 B:热敷 C:理疗 D:按摩患肢 E:应用抗菌药

患者,男,38岁,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在病房中出现用手捂住耳朵,口中喃喃自语:"不要再骂了,不要再说了"。患者神情焦虑不安。

根据患者的症状,下列哪项护理措施不恰当

A:建议患者听收音机,看电视以转移注意力 B:建议患者使用发声器官,如唱歌,朗读等 C:接纳患者焦虑的感受,但勿与其争辩 D:询问患者哪个人骂,都骂些什么 E:组织患者进行体能所允许的体育活动

某女性患者,48岁,因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泼尼松30mg/d。今起出现发热,伴气急、咳嗽、痰多,肺部闻及湿啰音,胸片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示PaO45mmHg,PaCO35mmHg,拟诊ARDS。

患者试脱机后第2天又出现呼吸费力,并出现体温升高,气道分泌物增多,再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2周后予气管切开的主要目的是

A:气管插管2周以上,防止气道狭窄 B:患者感觉更舒适 C:便于吸痰 D:减少喉部损伤 E:避免长期插管引起气囊破裂

癔症()

A:应激源往往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 B: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数小时至1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C: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 D:在明显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E: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

癔症()

A:应激源往往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 B: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数小时至1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C: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 D:在明显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E: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

癔症()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心理障碍 B: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C: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D: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1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E: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