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为
A:颅神经支配肌肉的无力多于脊神经支配的肌肉 B: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和短暂休息后好转 C:全身骨骼肌均可无力 D:病情波动 E:感染后肌无力加重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其超声表现有
A:大血管短轴切面上显示两大血管走行异常 B:绝大多数为心房正位 C:绝大多数为心房反位 D:房室连接不一致,与右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左心室(功能右心室) E:与左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右心室(功能左心室) F:肺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左心室相连 G:主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右心室相连 H:肺动脉与解剖右心室连接 I:主动脉与解剖左心室连接
某患儿,临床拟诊为大动脉转位。
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右心室双出口,其超声表现有
A: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后壁与左房室瓣前叶不连续,其间可见强回声团(圆锥肌)隔开,左心室流出道为一盲端 B:多切面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行从右心室发出,两大血管呈前后并列或左右并列 C:多切面显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 D:心尖五腔切面CDFI显示左、右心室血流分别进入主动脉 E:也可表现为主动脉完全从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大部分发自右心室,即肺动脉骑跨,称陶-宾综合征(Taussig Bing syndrome) F:右心室扩大并肥厚 G:多伴有肺动脉狭窄 H: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一犬,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临床上主要表现以疼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术、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其颈椎的易发部位为
A:第1~2颈椎 B:第2~4颈椎 C:第4~5颈椎 D:第5~6颈椎 E:第6~7颈椎
一犬,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临床上主要表现以疼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术、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其胸腰部易发部位为
A:第3胸椎~第5腰椎 B:第3胸椎~第6腰椎 C:第11胸椎~第3腰椎 D:第8胸椎~第6腰椎 E:第9胸椎~第6腰椎
某男性患者,55岁,因“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吞咽困难,屈颈抬头无力,四肢乏力1个月”来诊。诊断: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有
A: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 B:多数患者眼外肌最先受累 C:继之颈肌及四肢近端肌群受累 D:最后累及咽喉肌、呼吸肌 E:有“晨轻暮重”的现象 F: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有效
某男性患者,55岁,因“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吞咽困难,屈颈抬头无力,四肢乏力1个月”来诊。诊断: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的实验室检查除外
A:AchR-Ab效价测定 B:肌酶测定 C:疲劳试验 D:重复神经电刺激 E:新斯的明试验 F:依酚氯铵(腾喜龙)试验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常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为()
A:全身骨骼肌均可无力 B:颅神经支配肌肉的无力多于脊神经支配的肌肉 C: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和短暂休息后好转 D:病情波动 E:感染后肌无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