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0岁,半月前患"感冒",头痛,恶心,呕吐两次,发热,当时按"感冒"治疗。此后逐渐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表情淡漠,卧床不起,不食,不语,问话不答,时而独自发笑。既往健康。躯体检查: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急性重症面容,消瘦,轻度脱水。神经系检查:嗜睡状态,右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有踝阵挛。精神检查:两眼呆滞,缄默不语,表情淡漠,蜡样屈曲,处于木僵状态。脑电图呈广泛中度异常。
最有效的治疗是
A:抗精神治疗 B:心理治疗 C:抗抑郁治疗 D:手术治疗 E:抗病毒+抗精神病治疗
系统脱敏治疗是行为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于系统脱敏治疗,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想象脱敏更方便,有效 B:脱敏的原理是让焦虑和放松共存 C:疗效巩固,不需要再治疗室外练习 D:来访者需要理解治疗原理和程序 E:只适合于单纯__
女,24岁,3天来感尿频,尿急,终末尿痛,灼热感,现有轻度畏寒,下腹隐痛,检查尿色微红,无腰部及输尿管走行区压痛,下腹未触及肿块,无压痛,为有效治疗。
下列治疗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 )
A:多饮水 B:症状好转即可停用抗生素 C:根据尿培养检查调整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 D:检查和治疗诱发感染的病灶 E:根据尿涂片检查初步选用抗菌药物
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研究者选取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60名患者中有40名有效,对照组中的6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在该研究中,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
A:8.3% B:37.5% C:66.7% D:75.0% E:不能计算
盐酸二甲双胍的正确叙述包括哪几项
A: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B:属于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C:吸收快,半衰期短,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排出 D:结构中含有两个胍基 E: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下列病人药物治疗有效,其作用机制是
患者因中上腹痛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
A:抑制迷走神经 B:抑制胃酸分泌 C:保护胃黏膜 D:促进黏液分泌 E:抑制胃泌素受体
某男,36岁,多饮多尿乏力,被诊断2型糖尿病3年。服用二甲双胍1.5g/d,格列本脲7.5mg/d治疗,效果欠佳。HbAlc在8%~10%,1年来听力减退,母亲和哥患糖尿病并耳聋。ICA(-),GAD抗体阴性,身高165cm,体重45kg。电测听示神经性耳聋。
本例病人最好的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是
A:停用二甲双胍,改用胰岛素 B:睡前直接加用低精蛋白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C:停用口服药物,换用胰岛素 D:加用阿卡波糖 E:加用胰岛素增敏剂
某男性患者,73岁,因“恶心、呕吐2 d,意识不清3 h”来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4年,不规则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奇特等治疗,余无特殊。查体:T 36.5 ℃,P 110次/min,BP 80/50 mmHg;浅昏迷,深大呼吸;皮肤、黏膜干燥,四肢湿冷;双肺无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关于该患者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此类患者,如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 B:开始治疗时即可予以输注葡萄糖液,其中加入速效胰岛素 C:小剂量胰岛素使用剂量一般为0.1 U·h-1·kg-1 D: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3.9~6.1 mmol·L-1·h-1为宜 E: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并加入普通胰岛素 F:只要存在酸中毒,在治疗开始即可用碳酸氢钠纠酸治疗
某男性患者,76岁,诊断:充血性心衰,高血压Ⅲ级,极高危,高脂血症,糖尿病,予硝苯地平、氯沙坦、氢氯噻嗪、安体舒通、辛伐他汀、二甲双胍、药物治疗。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 B:使肌肉组织无氧酵解增加 C:拮抗抗胰岛素因子 D: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E: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 F: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 G:抑制糖异生
某男性患者,72岁,因“恶心、呕吐2 d,意识不清3 h”来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4 年,不规则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奇特等治疗,余无特殊。查体:T 36.5 ℃,P 110 次/min,BP 80/50 mmHg;浅昏迷,深大呼吸;皮肤、黏膜干燥,四肢湿冷;双肺 无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关于该患者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类患者,如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 B:开始治疗时即可予以输注葡萄糖液,其中加入速效胰岛素 C:小剂量胰岛素使用剂量一般为0.1 U·h-1·kg-1 D: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3.9~6.1 mmol·L-1·h-1为宜 E: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并加入普通胰岛素 F:只要存在酸中毒,在治疗开始即可用碳酸氢钠纠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