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0岁,因“左肾结石”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关于硬膜外麻醉的优,缺点,叙述正确的是
A:优点是患者清醒,可以帮助浸入和离开框架椅,减少了组织损伤的可能性 B:缺点是起效慢,有时候效果还不确定 C:不能控制膈肌运动,术中呼吸引起的膈肌运动易造成结石移位,使冲击波聚焦困难,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D:麻醉平面过高引起心交感神经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同样使手术时间延长 E:低血压的发生率比全身麻醉低 F:硬膜外腔的空气可能导致冲击波的能量损伤神经
患者因感染性休克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但已知体内也合成去甲肾上腺素。
关于进入血液的去甲肾上腺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半衰期为1h B:主要在血液内被代谢 C:主要进入肺 D:被组织摄取后经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代谢 E:最终代谢产物是高香草酸
患者男,37岁,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已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4年余,肾移植回事是挽救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供肾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ABO血型完全相同者为好 B:“可允许的不相容匹配法则”规定必须匹配位点包括10个I1类和5个I2类HLA位点 C:在器官无可选择的情况下,不强调HLA配型,但预存的细胞毒抗体必须阴性 D:PRA越低,移植器官的存活率越低 E:选择最佳HLA配型的供者器官 F:交叉淋巴毒试验阳性是肾移植的禁忌
患者男,37岁,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已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4年余,肾移植回事是挽救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因素有
A:HLA的相符程度 B: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 C:供肾热缺血时间 D: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 E:病毒等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感染 F:手术消除淋巴细胞
患者男,37岁,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已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4年余,肾移植回事是挽救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肾移植的长期疗效监测主要依赖于
A:肾功能的检测 B:血细胞的监测 C: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监测 D: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监测 E:受者免疫状态的监测 F:组织活检
患者男,24岁,因“头痛伴恶心1周”来诊。既往间断颜面水肿4年余,未正规治疗。查体:T 36.5 ℃,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90/90 mmHg;中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SCr 778 μmol/L,血钾6.8 mmol/L。肾超声:双肾缩小。拟行血液透析治疗。
关于肾性骨病,叙述正确的有(提示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5年后,逐渐出现骨痛。)
A: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溶骨作用 B:尿磷排泄减少 C: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D:活性维生素D3合成障碍 E:骨活检是诊断肾性骨病的最可靠指标 F: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只发生于透析多年后 G:骨生成不良与血PTH浓度相对偏低,某些成骨因子不足有关 H:纤维囊性骨炎是PTH过高引起
患者男,45岁,因“慢性肾衰竭2年,血液透析6个月”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入院。行常规入院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生化,电解质,凝血,传染病方面检查,免疫学检测等。
该患者除完成上述检查外还需要完成的临床检查是
A:腹部CT B:腹部B型超声 C:腹部MRI D:肾动态显像 E:骨扫描
男性,38岁。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建议病人行肾移植手术,目前正等待合适的供体。病人以前从未考虑过接受肾移植手术,担心手术效果,移植后治疗和康复。体检:体温36.6℃,脉搏88次/分钟,血压178/96mmHg。
有关肾移植术前1日的准备,不适当的是
A:应用免疫抑制剂 B:应用抗生素 C:清洁全身皮肤 D:药物过敏试验 E:无需血液透析治疗
某男性患者,45岁,因“慢性肾衰竭2年,血液透析6个月”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入院。行常规入院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生化、电解质、凝血、传染病方面检查,免疫学检测等。
该患者除完成上述检查外还需要完成的临床检查是
A:腹部CT B:腹部B型超声 C:腹部MRI D:肾动态显像 E:骨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