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3个月男孩,突发高热4小时伴惊厥1次收住院。惊厥持续5分钟,抽搐后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咽部中度充血,扁桃体I20肿大,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4个月前有过1次类似发作。血象白细胞总数16x10/L,中性粒细胞比例0.7。

若患儿的每次发作均呈惊厥持续状态(>30分钟),但发作后神志状态仍恢复至惊厥发作前,此时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上感伴发低钙惊厥 B:上感伴难治性癫痫 C:上感伴复杂性热性惊厥 D:上感伴单纯性热性惊厥 E:颅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

1岁3个月男孩,突发高热4小时伴惊厥1次收住院。惊厥持续5分钟,抽搐后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咽部中度充血,扁桃体I20肿大,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4个月前有过1次类似发作。血象白细胞总数16x10/L,中性粒细胞比例0.7。

若该患儿入院后出现反复短暂惊厥发作,且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36小时内已呈完全昏迷状态。体温37.7~38.5℃,颈部阻力可疑,双侧Kernig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此时应主要考虑的诊断是

A:上感伴发低钙惊厥 B:上感伴难治性癫痫 C:上感伴复杂性热性惊厥 D:上感伴单纯性热性惊厥 E:颅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

 患者男,37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双眼发直26年”来诊。无明显先兆,每次发作持续1 min左右。既往有发热惊厥史;智力体格发育正常。

关于术前评估,叙述正确的有(提示 患者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仍有频繁发作,拟手术治疗。)

A:发作症状学分析:提示发作起源 B:发作期脑电图分析:直接记录大脑癫痫的起源 C:结构影像学检查:提示癫痫性结构病变 D:PET检查:有助于定位癫痫源区 E:阿米妥试验:有助于语言和记忆半球定侧 F:如无创性检查结果不一致或者需要精确功能区定位,考虑进行有创性检查

患儿,10个月。因惊厥发作多次来院诊治。患儿系人工喂养,体质较弱。昨日起突然发生惊厥,表现为两眼上翻,肢体抽搐,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每次发生约持续1分钟左右而自然缓解,抽搐停止后一切活动如常。检查:体温37℃,除见方颅,枕秃外,其他无特殊发现。

该患儿出现惊厥的主要原因是

A:维生素D严重缺乏 B:钙,磷比例严重失调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E: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儿女,6个月。主诉因发热,咳嗽2天,惊厥5次入院,患儿生后人工喂养,未加辅食,查:体温37.3℃,咽部充血,颅骨软化,在体检过程中,该患儿再次惊厥发作。

该患儿惊厥的原因是

A:高热惊厥 B:低血糖 C:癫痫 D:化脓性脑膜炎 E:低钙惊厥

患儿女,1岁半。因发热3小时来院,在门诊就诊时出现惊厥发作,送入急诊室时发作仍未停止。

患儿惊厥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正常,体检:T39.5℃,热病容,神清,反应好,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颅内感染 B:热性惊厥 C:中毒性脑病 D:低钙惊厥 E:Reye综合征

患儿男,1岁,因“发热半天,抽搐1次”来诊。呈全身性抽搐,到院时抽搐已止。既往有惊厥病史。查体:T 39.5 ℃;体重9 kg;意识清楚,精神差,无皮疹;呼吸规则,HR 150次/min;骨骼未见畸形;双侧巴宾斯基征(+)。急测血WBC 10×10/L,N 0.40。

预防患儿惊厥再次发作的关键措施是

A:及时使用镇静药物 B: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C:若出现脑水肿,及时使用降颅压药物 D:及时控制体温 E:按时服药,不随便停药

某男性患者,36岁,因“发热、皮疹、头痛伴频繁呕吐1d”来诊。查体:T39.5℃,P112次/min,R22次/min,BP125/72mmHg;脑膜刺激征(+)。

关于病情观察,叙述正确的有(提示患者头痛剧烈,无缓解,呕吐频繁,体温持续升高,出现高热惊厥。)

A:监测生命体征 B:准确记录出、入量 C:记录患者呕吐的量、颜色及性状 D:观察患者面色变化 E:记录患者惊厥的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 F: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变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