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6岁。在收割稻谷后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3天就诊。体检:体温38.6℃,睑结膜充血,心率90次/min,两肺(-),按"上感"治疗,3天后 症状未见好转,化验:WBC 21.6x10 9/L,N 0.90(90%),血清凝集溶解试验效价1:400,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
当用青霉素800000 U及链霉素0.5 g肌注后30 min,病人寒战,高热,头痛,气急,血压11.4/8 kPa(86/60 mmHg),此时诊断和处理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B:为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症状,继续用青霉素治疗 C:为赫氏反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300 mg静脉滴注 D:为青霉素治疗有效证据,钩端螺旋体被杀灭,继续使用 E:链霉素过敏反应,即刻停用
患者男性,25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是
A:青霉素本身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B:青霉素降解产物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C:青霉素加速抗原抗体结合 D:青霉素促进机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敏原 E:青霉素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患者男性,25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避免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防治措施,以下不正确的是
A: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者禁用 B:避免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C:注射青霉素前先预防肌注急救药物 D:初次使用或换批号者必须做皮肤过敏实验 E:注射液临用现配
病人张某,52岁,因急性扁桃体炎需青霉素治疗。皮试后5分钟病人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对使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的病人,用前需做皮试 B:使用青霉素时,停药三天以上需重做皮试 C:使用过程中批号有更改时需重做皮试 D:青霉素过敏者需重做皮试 E:曾经使用过青霉素者,再次使用时需重做皮试
患者,女性,35岁,体温38.6℃,脉搏116次/分,咽喉疼痛,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给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前,护士询问患者的问题应除外
A:上次使用的青霉素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B:既往是否使用过青霉素 C:既往其他药物有无过敏史 D:既往对食物有无过敏 E:家属有无青霉素过敏
患儿,女性,10岁,因发热,咽痛2天来院就医。诊断:急性扁桃腺炎。处理:青霉素皮试:(-),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治疗。给药后10余分钟,患儿感觉心慌,憋气,面色苍白,测血压70/45mmHg。
该情况诊断为
A:青霉素对该病无效 B:给药剂量不足 C:青霉素尚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D:青霉素血药浓度过高,引起毒性反应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肺炎,体温39.5。C,脉搏120次/min,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
下列护士在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的步骤中,错误的是
A:皮肤试验液配制好后,应放于冰箱冷藏保存,供随时取用 B: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C:于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I 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 D:结果如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以作对照 E: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
某男性患者,26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是
A:青霉素本身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B:青霉素降解产物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C:青霉素加速抗原抗体结合 D:青霉素促进机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敏原 E:青霉素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某男性患者,26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避免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防治措施,以下不正确的是
A: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者禁用 B:避免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C:注射青霉素前先预防肌注急救药物 D:初次使用或换批号者必须做皮肤过敏实验 E:注射液临用现配
医生为某患者开具医嘱青霉素肌注。护士在核对医嘱时,注意到该患者无青霉素用药史记录,医生也未开具青霉素皮试医嘱。此时,护士应首先()。
A:拒绝转抄医嘱 B:向护士长报告 C:执行医嘱 D:为患者行青霉素皮试 E:向医师提出加开皮试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