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
异常蓝染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用新推片制备血涂片 B:缓冲液偏碱 C:染料配制时间过长 D:用已处理过的新玻片制备血涂片 E:用自来水冲洗
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
出现大量颗粒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B:先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大于1:1 D:血涂片太厚 E:冲洗时间长
某男患,23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病人信任。在病人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好转出院。这个病人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在这个病人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病人不仅有受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病人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病人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某男患,24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病人信任。在病人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好转出院。这个病人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在这个病人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病人不仅有受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病人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病人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200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1:3125的比例,随机抽取257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1500人。调查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且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报告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的目的是
A:便于早期发现患者 B:研究结核病的病因学 C:分析结核病的传播机制 D:了解人群中传染性结核病的分布特征 E:比较不同地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某男患,24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人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病人信任。在病人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好转出院。这个病人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在这个病人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病人不仅有受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病人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病人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某患者,男,25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病人信任。在病人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好转出院。这个病人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在这个病人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病人不仅有受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病人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病人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肺结核涂阳病人转归队列分析,以治愈率为例,公式如下:治愈率(%)等于()
A:(治愈涂阳病人数/接受治疗结核病人数)×100 B:(治愈涂阳病人数/接受治疗肺结核病人数)×100 C:(治愈涂阳病人数/登记结核病人数)×100 D:(治愈涂阳病人数/登记肺结核病人数)×100 E:(治愈涂阳病人数/登记涂阳病人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