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主要鉴别是

A:肌力减退和肌张力增高 B:病理征阳性 C:双侧痉挛性瘫痪,下肢的运动障碍较上肢重 D:智能障碍 E:家族遗传史

 患者女,25岁,因“运动中背部受伤2 h”来诊。查体:双下肢弛缓性瘫痪,乳头平面感觉过敏,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

患者最初为弛缓性瘫痪,转为痉挛性瘫痪的时限是

A:3~5个月 B:1~3个月 C:3 d~3周 D:3 h~3 d E:30 min~3 h

患者,男性,40岁,车祸后被送至医院就诊,体检:胸部压痛,双下肢瘫痪,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X线摄片提示:T骨折,合并脱位。

患者瘫痪的类型为

A:四肢瘫 B:痉挛性瘫痪 C:截瘫 D:脑瘫 E:偏瘫

女性,30岁。2天来进行性双下肢瘫痪,大小便障碍,体温正常。胸水平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和截瘫。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白细胞80x10^6/L,淋巴细胞占80%,蛋白轻度增高。

脊髓灰质炎的瘫痪特点是

A: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有感觉障碍 B: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 C:不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有感觉障碍 D:不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 E: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无感觉障碍

某男性患者,40岁,车祸后被送至医院就诊,体检:胸部压痛,双下肢瘫痪,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X线摄片提示:T骨折,合并脱位。

患者瘫痪的类型为

A:四肢瘫 B:痉挛性瘫痪 C:截瘫 D:脑瘫 E:偏瘫

某男性患者,57岁,车祸致头部外伤,产生左颞顶硬膜外血肿,予手术引流,监护3周后,患者意识恢复,转至康复科,查体:神清,右侧肢体偏瘫,上肢为屈曲痉挛,下肢为伸展痉挛。

治疗该患者肢体痉挛的措施包括

A: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B:抗痉挛药物的应用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应用 D:痉挛肢体的温热疗法 E:以上说法均正确

某男性患者,58岁,车祸致头部外伤,产生左颞顶硬膜外血肿,予手术引流,监护3周后,患者意识恢复,转至康复科,查体:神清,右侧肢体偏瘫,上肢为屈曲痉挛,下肢为伸展痉挛。

治疗该患者肢体痉挛的措施不包括

A: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B:抗痉挛药物的应用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应用 D:痉挛肢体的温热疗法 E:手术治疗

某男性患者,59岁,车祸致头部外伤,产生左颞顶硬膜外血肿,予手术引流,监护3周后,患者意识恢复,转至康复科,查体:神清,右侧肢体偏瘫,上肢为屈曲痉挛,下肢为伸展痉挛。

治疗该患者肢体痉挛的措施不包括

A: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B:抗痉挛药物的应用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应用 D:痉挛肢体的温热疗法 E:尽早手术治疗

脑性瘫痪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主要鉴别是()

A:双侧痉挛性瘫痪,下肢的运动障碍较上肢重 B:肌力减退和肌张力增高 C:病理征阳性 D:智能障碍 E:家族遗传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