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1岁。左乳房胀痛7D伴发热39℃。检查见左乳外上象限5cmx4cm肿块,表面红肿。
可确诊的检查方法是:
A:穿刺检查 B:钼钯照相 C:B超检查 D:红外线扫描 E:血清CEA检查
14岁女孩,发热半个月,体温38~39℃,双手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两侧膝关节肿胀,以右侧明显,被动活动受限。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明显肿大。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15x10
/L,尿常规检查正常。
为了排除风湿热,应做下列哪项检查( )
A:心电图 B:肺功能 C:头颅CT D:X线胸片 E:心脏超声和血抗O检查
男,50岁,慢性咳嗽5年,糖尿病3年,咳喘加重1个月,发热1周来诊,检查结果:血pH7.25,PaO
40mmHg,PaCO
85mmHg,BE-10mmol,/L。
该患者经抗炎,通畅气道,降血糖,纠酸等综合治疗后,咳喘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10天后血气恢复pH7.38,PaO
70mmHg,PaCO
48mmHg,但患者仍发热。应首先进行哪项检查
A:血细菌培养+药敏 B:炎细菌培养+药敏 C:胸CT检查 D:胸X线片检查 E:骨髓穿刺检查
某男性患者50岁,慢性咳嗽5年,糖尿病史2年。咳喘加重1个月,发热1周来诊。检查结果:血pH值7.25,Pao
40mmHg,PaCO
85mmHg,BE-10mmol/L
该患者经抗炎、通畅气道、降血糖、纠酸等综合治疗后,咳喘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10天后血气恢复至pH值7.38,PaO
70mmHg,PaCO
48mmHg,但患者仍发热,你考虑应首先进行哪项检查
A:血细菌培养+药敏 B:痰细菌培养+药敏 C:胸CT检查 D:胸X线片检查 E:骨髓穿刺检查
某男性患者,65岁,前胸部肿胀疼痛3月余,质硬,局部压痛,无发热。血常规检查示贫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选择或提供下列何种检查
A:尿检Bence-Jones蛋白 B:骨髓涂片检查 C:胸部平片观察肺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D:胸部CT肺窗观察肺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E:胸壁超声检查 F:血冷凝集试验
如果构成图像的像素数量少、像素的尺寸大,可观察到的原始图像细节较少,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反之,像素数量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描述一幅图像需要的像素数量是由每个像素的大小和整个图像的尺寸决定的。在空间分辨率一定的条件下,图像大比图像小需要的像素多,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空间分辨率。若图像矩阵大小固定,视野增加时,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灰度级数影响着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字图像采用的是二进制数,ADC将连续变化的灰度值转化为一系列离散的整数灰度值,量化后的整数灰度值又称为灰度级(gray level)或灰阶(gray scale)。量化后灰度级的数量由2
决定,N是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位(bit),用来表示每个像素的灰度精度。
灰度级数与图像的关系错误的是
A:像素位数越多灰度级数越多 B:像素位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 C:灰度级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 D:灰度级数越少图像质量越高 E:灰度级数越多图像越细腻
某男性患者,8岁时曾患过扁桃体炎,20天后血沉加快、血中白细胞增高,前臂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听诊心音未见明显改变,经过治疗后痊愈。该患者41岁前曾有过数次咽部感染疾病,在咽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时有心绞痛现象,46岁时,拔牙后发热持续2个月,听诊时心脏杂音有时因体位变化而变动,超声检查见心瓣膜有赘生物,间断超声图像显示赘生物大小有变化。
41岁时根据当时临床检查,应考虑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二尖瓣瓣膜病 C:高血压性心脏病 D:主动脉瓣瓣膜病 E:冠心病
侯某,女,42岁。因晚餐后洗衣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随后意识模糊送入院,急行CT检查,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膜刺激征阳性,无肢体瘫痪,既往体健。
本病最具诊断价值和特征性的检查是
A:CT检查 B:颈部血管超声 C:DSA D:MRI E:腰椎穿刺脑脊液化验
CT检查中,图像重组与图像重建的主要区别是()
A:重建出的图像质量不如重组得出的图像 B:图像重组比图像重建损失的诊断信息少 C:重建使用无间隔的原始数据,重组使用一定间隔的原始数据 D:重建通过原始数据得到显示数据图像,重组从各显示数据得到新层面的图像 E:原始横断面的层厚对重组图像的质量影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