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6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

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

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 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 E:体外治疗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10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流脓涕,当时未予积极治疗,反复出视鼻塞,流脓涕。3年前在当地因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开放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伴脓涕,嗅觉减退,有时头痛。鼻镜检查见鼻腔内布满荔枝肉样息肉,鼻窦CT检查示:双侧鼻息肉并全组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处理中鼻甲的适应症有那些 提示:鼻内镜术中发现中鼻甲过度弯曲挤入中鼻道,遂将其去除前下缘进行矫正。

A:中鼻甲息肉样变 B:气化中鼻甲 C:影响鼻腔及相邻鼻窦通气引流 D:妨碍鼻内窥镜的操作 E:引起各种部位如内眦、前额的疼痛 F:影响额窦引流 G:引起鼻塞 H:中鼻甲出血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10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流脓涕,当时未予积极治疗,反复出视鼻塞,流脓涕。3年前在当地因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开放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伴脓涕,嗅觉减退,有时头痛。鼻镜检查见鼻腔内布满荔枝肉样息肉,鼻窦CT检查示:双侧鼻息肉并全组鼻窦炎。

如何预防鼻内窥镜手术中的眼、眶并发症

A:在寻找上颌窦自然开口时不能过于向上 B:当筛泡较小时纸板内移,切除筛泡时勿伤及 C:有时后组筛房发育过度,纸板常向外侧弯曲,切勿认为筛房而将其开放造成损伤 D:术中密切观查患者眼球活动情况、瘀斑的出现、眼球突出、瞳孔的变化,如出现均提示手术已进入眶内应立即中止手术 E:发现视网膜中心动脉痉挛,尽快予以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地塞米松等,以尽快缓解痉挛 F:术中发现脂肪球突出鼻腔,要马上送回眶内

某男性患者,36岁,主诉10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流脓涕,当时未予积极治疗,反复出视鼻塞,流脓涕。3年前在当地因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开放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伴脓涕,嗅觉减退,有时头痛。鼻镜检查见鼻腔内布满荔枝肉样息肉,鼻窦CT检查示:双侧鼻息肉并全组鼻窦炎。

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后处理:

A:抗生素治疗3~4天 B: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C:也可用中药冲洗术腔 D:稀化粘素有助粘稠分泌物溶解,排出 E:抗生素治疗1周即可 F:出院后每2~3周清理一次即可 G:使用鼻内激素至少3个月 H:鼻窦清理时要用咬钳将水肿黏膜、肉芽、囊泡全部清理干净

某男性患者,55岁,7年前因双侧鼻息肉手术治疗。目前检查双侧中鼻道息肉及脓涕;鼻窦CT显示:双侧全组鼻窦炎。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用油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次日发现患者双眼泪溢,右侧眼睑轻度肿胀,触之握雪感,内眦周围淤血,眼球运动和视力正常,体温37.9℃。显然患者发生了内窥镜鼻鼻窦手术并发症

经过恰当处理,患者眼睑肿胀消退,皮下气肿吸收,仅内眦部遗留皮肤黄斑。术后7天患者准备出院,以后应注意的事项是

A:出院后继续使用抗生素3周 B:出院后每3天到医院复查1次,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治疗 C:复查时若鼻腔有血凝块、囊泡、新生肉芽和息肉,应予清理。若有窦口闭塞,应予扩开 D:术后4周鼻窦CT检查,观察手术效果 E:手术后1个月鼻腔通气就不用再复查了

某女性患者,21岁,6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

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

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 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 E:体外治疗

内镜下治疗( )

A:为一级预防 B:可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但如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靠程度差 C:辅助手术治疗,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的癌细胞,提高手术效果 D:目前惟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 E: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内镜下治疗()

A:为一级预防 B:可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但如果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靠程度差 C:辅助手术治疗,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癌细胞,提高手术效果 D:目前唯一的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 E: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内镜下治疗()

A:为一级预防 B:可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但如果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靠程度差 C:辅助手术治疗,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癌细胞,提高手术效果 D:目前唯一的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 E: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