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1岁,右膝肿痛1年余。X线片:股骨下端骨骺端有一直径约3 cm的偏心性,肥皂泡样溶骨性病变。
肉眼检查见肿瘤周围有菲薄的骨壳,质软而脆。切面灰红色,肿瘤内的骨质被破坏溶解,并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破骨样多核巨细胞组成,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在基质细胞之间。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软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恶性淋巴瘤 D: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患者男,41岁,右膝肿痛1年余。X线片:股骨下端骨骺端有一直径约3 cm的偏心性,肥皂泡样溶骨性病变。
肉眼检查见肿瘤周围有菲薄的骨壳,质软而脆。切面灰红色,肿瘤内的骨质被破坏溶解,并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破骨样多核巨细胞组成,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在基质细胞之间。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软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恶性淋巴瘤 D: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患者女,38岁,间断右大腿下端胀痛2年。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溶骨性破坏,累及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无明显骨膜反应。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尤文肉瘤 C:软骨肉瘤 D:骨巨细胞瘤 E:内生软骨瘤
患者女,38岁,间断右大腿下端胀痛2年。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溶骨性破坏,累及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无明显骨膜反应。
该肿瘤的病理表现不包括
A:可见圆形或多角形单核细胞 B:可见多核巨细胞 C:可见异常核分裂象 D:多核巨细胞是其主要肿瘤细胞 E:常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
患者,男性,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该病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软骨瘤 D:骨髓瘤 E:尤文肉瘤
患者,男性,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有关该疾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骨肿瘤 B:属于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 C: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D:男性多于女性 E:好发于股骨下端 F:好发部位胫骨上端 G:以手术治疗为主
某男性患者,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该病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软骨瘤 D:骨髓瘤 E:尤文肉瘤
某男性患者,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有关该疾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发性骨肿瘤 B:属于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 C: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D:男性多于女性 E:好发于股骨下端 F:好发部位胫骨上端 G:以手术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