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直接涂片后根据真菌特性选择不同染色方法,如革兰染色,墨汁负染色,乳酸棉酚兰染色等,进而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进行诊断。
卡氏肺孢菌包囊金标准染色方法是
A:乳酸棉酚兰染色和果氏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 B:荧光素染色和亚甲胺蓝染色 C:姬姆萨染色和果氏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 D:乳酸棉酚兰染色和亚甲胺蓝染色 E: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患者女,12岁,因“进行性肌无力2年余”来诊。查体:四肢肌肉明显萎缩,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经检查拟诊为糖原累积症I2型。
该型糖原累积症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隐性遗传 D:伴X显性遗传 E:伴Y隐性遗传
男性,65岁。剑突下隐痛3年,与饮食有关,间有黑便,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GB61g/L,WBC6.2x10
/L,PLT140x10
/L,MCV62fl,MCHC25%,骨髓外铁染色阴性。
寻找病因应首选的检查是
A:胃镜检查 B: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C:
Cr红细胞半寿期测定 D:直肠指检 E:胸部X线检查
某男,农民,25岁。低热、纳差、消瘦半年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脾脐下3 cm,右缘过中线2 cm。化验:Hh 90/L,WBC 262×10
/L,血小板460×10
/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0.06(6%),积分8分。骨髓涂片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髓象改变,染色体检查Ph(+)。
[假设信息]假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高热,贫血进行性加重,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45(45%),细胞化学染色:POx强阳性,PAS(-),NSE中度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此时治疗选择是
A:骨髓移植 B:DA方案化学治疗 C:VDP方案化学治疗 D:干扰素治疗 E:小剂量阿糖胞苷
某男性患者,35岁,5天前发热,咽痛,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下肢少许淤斑,白细胞16.6×10
/L,原始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
/L。
提示:该患者骨髓中以原粒细胞(Ⅰ型+Ⅱ型)为主,过氧化物酶(POX)染色(+++),糖原(PAS)染色(-) 提问:以下哪项检查更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A:血小板抗体升高 B:血清铁蛋白降低 C:骨髓扫描见左侧2、3肋骨密度增高区 D:淋巴结活检见R-S细胞 E: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见原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F:染色体检查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 G:AML1/ETO融合基因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