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个月来因发作性倒地,四肢乱舞,呼之不应4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入院。
入院后完成视频脑电图及头部MRI,均为大致正常结果。仔细询问病史,母亲反映患者2个月前因转学后成绩跟不上,厌学,不愿上学,遭到父母训斥后突然倒地,出现双眼发直,四肢乱舞,呼之不应,半小时后自行缓解。后因与妹妹争吵后再次发作。平时患儿个性强,奶奶过分溺爱。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适应性障碍 B:癔症 C:癫痫发作 D:应激性精神障碍 E:颅内感染
患儿男,1岁,因“近6个月出现发作性躯体前倾,双手拥抱样动作”来诊。每次发作持续1~3 s,成簇出现。
其脑电图的特征主要包括
A:双侧性慢棘慢波综合(1~2.5 Hz) B:不对称,不规则高波幅慢波 C:多灶性尖慢/棘慢复合波 D:双侧3 Hz棘慢复合波 E:局灶性癫痫样放电 F:爆发抑制波形
患者女,42岁,发作性咳喘5年余,春秋季易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个月,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抗菌,镇咳,平喘治疗后可缓解。近2年病情加重,全年均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50/250 μg,2次/d”治疗,患者自觉效果不佳未规律使用。
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可能原因包括(提示 体检:T 36.7℃,P 75次/min,R 24次/min,P 110/78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散在的干鸣音。胸片显示双下肺纹理重。肺功能检查:FEV1占预计值的72%,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可达预计值的87%。)
A:药物治疗不充分 B:是否有持续存在的变应性诱因,如某些变应原或职业因素 C:没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D:诊断错误 E:依从性不佳
患者女,42岁,发作性咳喘5年余,春秋季易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个月,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抗菌,镇咳,平喘治疗后可缓解。近2年病情加重,全年均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50/250 μg,2次/d”治疗,患者自觉效果不佳未规律使用。
病情控制不佳的可能原因包括(提示 体检:T 36.7℃,P 75次/min,R 24次/min,P 110/78 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散在的干鸣音。胸片显示双下肺纹理重。肺功能检查:FEV1占预计值的72%,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可达预计值的87%。)
A:药物治疗不充分 B:是否有持续存在的变应性诱因,如某些变应原或职业因素 C:没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D:诊断错误 E:依从性不佳
男,35岁,1个月前出现排便时及便后肛门剧痛,便后鲜血滴出,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关于该病人的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口服缓泻剂或液状石蜡以保持大便通畅 B:行直肠指诊以协助诊断 C: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 D:可行扩肛疗法 E: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改为手术治疗
患者男,58岁,因“左下肢发凉,麻木,疼痛6个月,渐加重1个月”来诊。5d前左足及踝关节皮肤变为紫黑色,持续剧痛。动脉硬化病史10年。
该患者疾病的临床分期是
A:I期(局部缺血期) B:II期(营养障碍期) C:III期(坏死期) D:坏死期1级 E:坏死期2级 F:坏死期3级
男性患儿,7岁,因1个月来持续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疲乏来院就诊。
该患儿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结核,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疗程12个月。此时护士除了需要监测患儿视力,视野及辨色能力还应当监测
A:听力 B:肝功能 C:血尿酸 D:前庭功能 E:血尿素氮
患儿女,6个月,因生后至今不能抬头,来院。系G
P
,双胎之小,34孕周,产重2kg,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新生儿期无高胆红素血症史。双胎之大生后2个月因肺炎夭折。体检:头围40cm,神清,目光呆滞,不能追视,对玩具无反应,前囟1cmx1cm,平软,张力不高,胸腹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俯卧不能抬头,坐姿呈全前倾坐。
患儿的运动水平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F:6个月